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摘要: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关键词:智力发展兴趣美术教育素质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美术学科教学法建设毕竟不及语文数学那么完善。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语言堆砌过多,形象提供不足,作业辅导和讲评不适当等状况,昭示我们应尽快搞清楚小学美术教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美术课教学的重要性——发展学生智力少年儿童都充满着好奇心,许多同学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的很多事物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就会得到提高。其次就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再次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美术本身就重在创新和想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对观察事物进行思考。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构图?为什么要这样着色?这样的过程就潜移默化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也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功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1美化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总之,教师应全方位用各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作画的兴趣,学生的作画“灵感”自会呼之欲出。这样一来,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美术的甜头,激发了学生自觉作画的兴趣。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如何把握好美术课的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站到讲台前都应周详考虑的问题,否则,你的教学就无从攀言“优质”。课堂教学是学习行为的具体实施,教学开始时教师先要向学生讲清构图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画画时,教师也不要闲着,要巡堂指导,随时纠正一些学生作画欠妥之处,因为经教师片言只字的指导,往往起到“点化”作用,所以巡堂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技能传授,突破技能教学的难点,在技能获得的重要环节——练习时间抓紧抓好辅导。课堂练习时间老师不作巡视辅导,或巡而不视、视而不导地走一圈了事,学生诚如在黑暗中各自摸索。当然,作画也类同别的学科的学习一样,它不是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教法、进程都应根据不同的画作不同的处理。这样的美术课教学,才谈得上“优质”,才是我们所要求的。多年来的图画课堂教学实践,笔者都遵循了上述的原则和做法,学习美术知识技法,除了接受老师讲授的那一部分,还有一大半靠练习中去体验,去领悟,美术的练习过程本身也是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另外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因为那个相同的答案一经抄袭或交谈就没有了练习的意义,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在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中的如此安排,非但不属于组织纪律问题或抄袭作业问题,反而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