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面的旋转教学内容第2页“面的旋转”及第3-4页的练习。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能力训练点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2、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德育、美育渗透点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学法指导观察法、动手操作。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主要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二、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学生体验:线动成面三、活动三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主要教学步骤四、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五、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六、认一认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练习设计七、练一练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3、想一想,连一连4、应用题八、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感受。作业优学考卷。板书设计面的旋转点、线、面、体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无数条高)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一条高、一个顶点)课后心得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一)教学内容第5—6页“圆柱的表面积”及第7页的练习。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力训练点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德育、美育渗透点1、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2、体现渗透转化思想。学法指导观察法、动手操作。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