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以导促学——“文字的修饰”教学设计连云港师专第三附属小学董自明一、教学内容分析:“文字的修饰”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33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文字的输入”、“文章的修改”、“段落的调整”之后学习的,文字的修饰在Word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主要涉及字体的设置、文字的简单修饰,插入艺术字及艺术字的调整,从而使文字更加醒目且富有特点,为学生最终制作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作品奠定基础。能让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功,感受科技的魅力。这种很强的实用性,也激发了积极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为师专二附小五年级的学生。据课前了解学生已学会汉字的输入方法。对word窗口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知道菜单下的一些常用命令、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上各个功能图标的位置。已初步学会了文章的打开和修改这一技能操作。学生总体思想比较活跃、团体合作能力较好,尤在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索、合作、实践的过程更能较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字格式在文章规范排版中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操作。(3)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艺术字进行简单调整。2、过程与方法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掌握修饰文字格式的常用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间相互合作的精神;通过文章的修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体验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际应用的乐趣。四、教学重点:学会字体的设置、修饰文字和插入艺术字的基本方法。五、教学难点:学会插入和调整艺术字的基本方法。六、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看书自学、尝试操作、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2.演示法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化,它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插入艺术字及其调整正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学生作示范性表演,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点。七、学法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此外本班学生的特点正是喜欢自由主动的学习,所以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探索:学生在看书自学的基础、通过自主操作“格式工具栏”中的命令完成任务中字体、字号、字型、字体颜色等操作。“还有其它的操作方法吗”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也可以设置字体。2、合作学习:在我演示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突破插入艺术字的难点,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团体协作的能力。八、媒体运用多媒体机房,液晶投影机,苏亚星多媒体教学软件,文字的修饰课件。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幅作品,请你们来做个裁判,评一评,哪幅作品更漂亮,为什么?1、课件演示:2、观察讨论:3、教师归纳:师:一篇纯文本格式,另一篇不仅进行了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文字的简单修饰还插入艺术字,这使得文章的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4、板书:第33课文字的修饰字体的设置、文字的简单修饰、插入艺术字[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推动作用。通过出示两篇相同内容的文章,但一篇修饰过,一篇没有修饰,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出:经过修饰过的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加以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