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习体会长征小学段晋萍11月1日至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平川区中恒学校举办的全国著名教师小学语文“新课改、新课程、新课堂”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短短两天,聆听了三节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和三场学术报告,名师的现场授课及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三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耳目一新。三位执教教师注意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互相问好、动作、自我介绍或日常生活对话引入新课,运用“任务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设疑、自我探究、合作探究。在阅读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让我感受最深的要数各位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师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口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音语调、遣词造句要准确,并且优美、自然,课堂用语要既简练、准确又易懂,为学生创设很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这次展示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们语言能力优异,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江苏语文特级教师许习白老师在讲古诗《寻隐者不遇》一课时,教风沉稳、大气,语言表达准确自如,听起来非常舒服,让人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清新感觉。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的傅平老师所讲的《让心灵低吟浅唱》一节作文课,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创设情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傅老师的课堂时时处处都显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她每做一步都是为下一步铺垫,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学生,而不是展示,可操作性强,整节课孩子们都学得兴致盎然。来自四川省的骨干教师刘小波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上课前互做介绍,减少了与老师之间的陌生感,刘老师打破传统的解词、释句、体会思想感情这一思路,引领学生把握词本身的特点,抓住“词眼”,体会感悟,在反复的诵读与感悟中体会词意、词景、词情。还进行了有效的拓展,使五壮士的形象更加丰满,不仅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了词,还积累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激起了同学们的阅读、探究的愿望,体现了一种“大语文”观。孩子们很自然地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等一系列过程。名师们通过各种操练给了孩子们很大的空间,紧紧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角,而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既是倾听者更是出色的指挥者,整个课堂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序。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才能胜任教师这个岗位。因为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需要创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从这理念出发,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在新的课改里,教师要做些什么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创新,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定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命运的主人。所以,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创新,长大后都能成材”这种新观念,并努力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创造出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因此,在课堂学中,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和自由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