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2015年花都区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参评登记表论文名称“体验生活快乐写作“---生活化作文研究策略作者姓名朱丽群毕业院校名称、专业及时间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2000年12月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单位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剑岭小学所交论文所属学科语文电子邮箱6715699@163.com任教年级四年级联系电话13533038347论文提要(300字左右)《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的要求为目标: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作文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迁移感受,培养想象与思考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生活化作文教学注重为学生创造激发真实生活体验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使作文写作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的外在表达。作文不再痛苦,不再虚假,教学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筛选、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构建一个和谐的作文体系。承诺论文没有抄袭行为签名评选结果(本栏目由评委填写)注:右上角的“编号”由区教研室在评审论文前编写。“体验生活快乐写作”1编号:--生活化作文研究策略内容摘要: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小学作文来说,教师要有效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接近生活和大自然,并且通过作文素材的有效选择和革新,让学生选择更加生动活泼并且有鲜活色彩的作文内容,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通过现实得来的经验会更加的丰富,并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一切从内心与真实出发,进行作文的教学与改革,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关键字:体验快乐生活化习作能力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不知道“写什么”,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是咬烂笔头而生搬硬造,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作文内容有生活气息、情感自然真挚、立意有一定深度,显然是不可能的,“写什么”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成长。教师常常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慧眼。如何把学生那些精彩丰富的见闻经历感悟发掘出来,成为写作的素材?我尝试“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感受,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快乐生活捕捉素材1、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作文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文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经常利用社会实践等机会把学生带出课堂,带入社会观赏富有特色的地方人文景观。如我发动学生到果园参观,了解荔枝的的生长环境、形状、颜色、有哪些吃法,味道怎么样等。第二天写话本收上来一看,学生果然下了不少功夫,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不少知识。有一个学生写道“今天我和妈妈去果园摘荔枝,看见荔枝已经成熟了,红红的鲜亮极了,藏在绿绿的叶子中,像一个个羞红脸的小姑娘,可爱极了。我忍不住伸手去摘了一个放到嘴里,啊!真好吃,又酸又甜口水都流出来了,妈妈笑了”。这篇短文中的情感是小作者经历真实的生活体验后流露出来的。的确创设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情境,学生的真实体验得更加深刻,写话时的情感流淌也就更加顺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话兴趣。我还发动孩子去农村体验小鸡、小鸭、小猪欢闹的乐趣,去农村感受发展中的农村新面貌,回来后再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景物或感受写下来。这样的观察体验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2、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锻炼习作能力。在生活实践中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作文的主题与题材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宽,基本改变了以前作文题材单一的面貌,展现出了生活的丰富多采。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自己动手制作,橡筋动力小车、飞机、五彩孔明灯等加强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