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孩子缺什么“我们的孩子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让许多家长和老师疑惑。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各种玩具书籍一大堆,6个大人围着孩子转,还缺什么呢?孩子真的是啥都不缺了吗?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却多了很多的坏脾气和坏毛病,比如自私、暴躁、怕吃苦,缺乏责任心、独立性、自信心、竞争与合作、分享和爱心,等不好的习惯和性格。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对缺少的。1、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和竞争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都是“6+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加上1个孩子。独生子女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一个孩子的孤单,缺少与他人的的交流以及适当的竞争。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竞争合作,是孩子很多坏毛病形成的根源。2、缺少自由快乐的童年毫无疑问,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但是他们真的很快乐吗?回忆自己的童年,没有堆积成山的作业,没有太多考试的压力,虽然并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和美食,但是觉得很开心,记忆中的橡皮筋、跳房子、翻墙、爬树,都是那么美好。今天的孩子,会把什么留在记忆里?可能是学习钢琴、古筝、舞蹈、写作、英语、奥数等孩子自己并不感兴趣,但被家长寄予厚望的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素质教育。3、缺少责任感曾经有一次我们班教室很脏,但迟迟都不见有同学去打扫。我找到了几个学生和班干部,他们的回答十分惊人:“今天又不是我值日!”这个理由表面上看起来无可厚非,确实是值日生没有完成任务没有尽到责任,然而其它同学呢?引申开来,学校水龙头在滴水,没有人主动去拧紧;大白天教室亮着灯,没有人主动去关上;地上有垃圾,没有人主动去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4、缺少情商教育现在的孩子营养充足,都非常的聪明。而且,当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所以孩子们的智商普遍提高了。然而现在孩子们的情商在缺下降了。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只知道享受,不懂得感恩;不会分享,不会奉献,不会尊重他人……从小学到高中,教育有几回是真正从心灵深处去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情感呢?25、缺少“读书”的兴趣我说的“读书”不是指上学读书,而是阅读书籍。网络时代,有几个人还愿意“读书”?电脑是个好东西,网络是个好东西,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分享各种信息,然而当屏幕正在日益侵占孩子们的时间,这不仅仅是对视力的影响这么简单。“快餐文化”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法替代阅读的乐趣和幸福感。阅读之中蕴藏着心灵的熏陶,饱含着思考的智慧,让书成为孩子童年最好的伙伴吧。6、缺少合理的批评和惩罚现在普遍强调“赏识教育”,多鼓励孩子,多赞美孩子。没错,然而,凡事皆有度,要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无原则的夸奖只会造成孩子骄傲自满、是非不清。更严重的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弱,听惯了顺耳的话,就听不得一句批评,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受到一点指责就极为委屈不满。去年发生在灵洞的,兰荫中学的高一女生的投江自杀事件,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例子。7、缺少劳动的机会和吃苦的精神六个伺候一个,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孩子缺少劳动和服务他人的机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肢不勤,娇生惯养,不会吃苦耐劳。记得上次学校进行大扫除活动,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擦窗台、拖地、整理桌面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劳动的时候,不愿主动出力,挑肥拣瘦,脏活累活不愿意做。8、缺少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久居兰室不闻香”,长久呆在一个遍植兰花的居室,对香气的嗅觉迟钝了。同样,“久浸爱中不知爱”,所有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会产生错觉:“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是最重要的”,“所有人都应该对我好”。当孩子进入社会,不能够适应自我角色的转变,不能很好的与他人交往和合作?3上面谈的是我们的孩子最缺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孩子们有哪些需要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一、爱的需要到底什么是爱呢?爱是包容忍、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动怒、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最需要的爱就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遗弃与遗忘。对孩子来说,爱是无条件的包容,这种无条件的爱会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