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观测等级确定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七、观测八、请甲方、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九、补充说明十、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十一、提交资料北京金融街F10大厦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北京金融街F10号地东部,南临广宁伯街,东临太平桥大街,西临金城坊街,北临金城坊南街;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平米,地上30870平米;建筑物主要屋面高度米。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上16层(另有出屋面的电梯间和水箱间共2层),地下5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平板式筏基,基底标高为米,从基底进行沉降观测难度极大。另场区附近无固定的可用作沉降测量的水准基点。二.编制依据1.甲方提供的地下结构施工图;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三.沉降监测的等级确定该项工程属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爭,相邻点高差中误差爭。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1.LeicaNAK2自动安平水准仪、GPM3平行玻璃板及配套精密铟钢尺;50m经鉴定钢尺及测量专用重锤等。2.人员配置:工程主持人1名;现场负责1名(兼安全员);技术人员1名;司仪1-2名;测工2-4名。3.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均具有鉴定计量证书,测量施工主要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1.建网鉴于该工程工期较长,沉降观测持续约4年左右,为便于沉降观测的顺利实施,必须设立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周边地形环境,我们拟在远离该工程变形影响区域(至少应距离施工场区200m开外。)的地方埋设3个水准基点于原状土层,构成闭合环形式的沉降观测基准网。2.水准基点埋设拟采用普通标石,埋设形式见附图一水准基点示意图,埋设深度应达到冻土线以下,北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米。3.高程系统:本工程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六.沉降观测点布设与埋设1.布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是建筑物的四角等主要特征部位及密度适中,能够监控建筑物的整体变形与局部变形情况;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情况、基础形式及属框筒结构的特点,对于基础底板,我们布设了28个测点,具体位置参见附图: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对于出地面后建筑物首层布点,鉴于结构形式较地下部份有一定收缩,原则上点位的选取还是以对应于地下部份为准(保证测量成果的连续性,便于变形分析。),仅对收缩部份的点位进行舍弃既可,在此暂不提供首层布点图(我方暂无首层结构平面图)。另外,根据设计说明,该工程存在施工后浇带,为监控后浇带两侧的变形情况,保证F10大厦的安全施工,后浇带两侧必须布点,这一点我们在布点时已予以完善。2.观测点埋设该工程自地下五层开始观测,需进行二次布点。在基础底板施工阶段就应着手进行第一次埋点工作,按照布点示意图所示位置,采用①22L形螺纹或光圆钢筋作为点标记打孔埋设于地下五层结构柱上,拟以防冻胶、速凝剂结合水泥水浆进行固结。当结构施工至±0时,将底板上的观测点除首层结构收缩部份点位外一一对应地移至地上相应部份的承重柱或承重墙上(拟采用①22L形螺纹钢筋打孔埋设,以密实砂浆填充加固),以保证沉降观测工作连续顺利进行。所有测点均必须做到埋设稳固,不影响建筑外观,点位附近编号并作上明显标记,以便长期保存。七.观测1.基准网观测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以闭、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附合差爭mm,每站高差中误差爭,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爭。观测周期:由于工期较长,且监测控制网作为沉降观测的起始依据,准确性尤为重要。水准基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即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观测应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点的原始高程数据,之后每三个月对基准网进行一次检测,连续三次;之后改为半年检测一次,直至观测工作结束。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1)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环线闭合差爭mm,每站高差中误差爭,视线高不得低于。2)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