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热情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2.知识目标:了解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加深对印度尼西亚音乐印象。教学重点:把握歌曲风格,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教学难点:准确掌握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学生: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学生:我知道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又称为“千岛之国”。学生:……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印尼歌曲,木瓜恰恰恰。(板书)二、新课呈示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xx处按节奏拍手示意。学生:在xxx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恰恰舞。教师:是的,因为这首歌曲运用了拉丁舞中恰恰舞的舞蹈韵律,所以这首歌曲名叫木瓜恰恰恰。2、学习歌曲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教师范唱)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学生:……老师:下面我们来读读歌词,看和我们说的是否一样。(集体读歌词)教师:我们用慢速跟唱歌曲的前半部分。提出疑问:大家看一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得歌曲?那么,你们看看第一小节是几拍?一拍,对了,这就叫做弱起节奏。老师:弱起节奏训练:xxIx.xxxxxIx---oI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学生:随琴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心情呢?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剩下这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节奏训练:切分节奏训练: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教师:下面完整的演唱歌曲。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三、拓展资料教师:接下来听四首歌曲的片段,《卖报歌》、《卖汤圆》、《冰糖葫芦》、《新货郎》。学生:安静的聆听。教师:听了刚才的四首歌曲和今天学习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都是在卖东西。学生:这四首歌曲情绪都是欢快的,卖东西的人都在介绍自己所卖的东西。教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他们所卖东西的优点、价格的?学生:通过歌词。教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新体裁──叫卖歌。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例如:磨剪子来,锵菜刀;手套换包来……。比如:换大米、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四、表现歌曲教师:我们了解了叫卖歌曲表现方式及情绪,下面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再次演唱《木瓜恰恰恰》。学生:用高兴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叫卖歌曲在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