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了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把发展性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以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的考试评价改革为突破点,在实践中初步构建了语文学科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实施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台素质的养成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的主体,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应以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和学科素养的积累为重点,并注重其多样性、多元化。它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习惯的养成及知识能力的考评两部分。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它是激励和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措施。在过程评价中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使评价真正成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和教育自我的重要途径;真正成为了解他人、学习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渠道。我们的语文学科形成性评价重点做了以下几点:评价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力求涵盖《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内容。特别强化以往容易忽略的说话、写话、朗读、写字、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内容,男外,还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评价。这些内容学生都记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积累手册》中,目的是让教师、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得到积累与成长,使形成性评价操作更方便、高效。评价形式把考试评价的单一性改为多样性。封闭性改为开放性。“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由师考师评改为生考师评、生考生评、自考自评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如对学生课外读书和家庭作业的评价,需要家长的参与,学生学习的专心度、认真度、书写质量等都要让家长写出恰当的评语,填入,学生课外学习评价表》,这些评价资料,都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由于《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公开明确,使评价内容全部公开,考什么对学生已不再是秘密,对于什么时候考,学生也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这样的开放型评价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考试变为主动考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制性。评价方法,打破以往单一、呆板的笔试方式。采用笔试、口试、竞赛、考级、操作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检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竞争的评价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为终身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二、以考试改革为杠杆。促进教与学的反总期末考试包括定量评价(期末考核测试)和定性评价(学生、教师、家长评价)。这种评价形式在新课改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已形成的学习水平,以便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一般分A、B、C三个等级。这项工作也可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来完成。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评价包括以下内容:试卷测试对于基础知识,学生书写质量和书面表达水平,用试卷测试,全校或全区统一组织。卷面权重67分,其中基本知识点分,书写质量5分,书面表达(作文、活动设计等)30分。能力考查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考查组,其中分读书、背诵、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四个小组,每个考查组设主考1人,负责向学生发问及交流,其它3至4名评委打分。对学生读书、背诵、口语交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现场测试,成绩占33分。任课教师提前把在形成性评价中确定的“学生学习水平等级表”提供给考查组,四个考查组同时分别从A、B、c三个等级中任意抽至9名学生现场测试。读书朗诵:学生朗诵水平占8分。考查组主要考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能力,考查内容为重点课文和难度适宜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诵读声情并茂,读后说出文章的大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的收获。背诵积累:学生背诵能力占8分。重点考查学生背诵和语言积累的能力,背诵内容为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古诗和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成语等,其中课文背诵2分,古诗背诵3分,名言警句成语3分。对古诗的考查先让学生写好题目清单,考查组主考任抽其中的50%让学生背诵,根据数量和质量计分。口语交际:学生口语交际能力7分。重点考查学生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及交际能力,学生讲话的神态、仪表及对问厢的看法、情感、态度等。主考根据年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