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设计广州市白云区握山小学潘文信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但他们乐于参与体育活动,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根据以上特点,结合我校三年级学生上肢力量、柔韧等素质较薄弱,在教学中,我选择的是体操技巧:仰卧推起成桥,结合“穿过障碍到达敌方根据地”游戏为主题,让学生学习关于发展上肢力量的各种方法,体验循序渐进获得成功的学习过程,并通过游戏提高学生上肢力量,发展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二、教材分析体操技巧运动不仅要求舒展、协调、连贯、有节奏、姿态刚健优美,更要有形体表现力,是力与美的完美展现,是艺术性与健身性有机的结合。通过技巧运动,可以发展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有效地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三年级的体操技巧教材“仰卧推起成桥”,属于平衡类技巧。主要靠双臂、两腿、推蹬、顶髋、挺腰,使身体拉满弓成“桥”,它正适应了此年龄段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并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心理。此教材在让学生体会身体倒置的体位感觉和运动感觉,提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的同时,也为学习手翻类技巧教材打下基础。由于初授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在单人、双人的合作交流中建立动作定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三、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通过体操技巧: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目的是探讨体操技巧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学习技巧动作技术的同时又达到发展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及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四、教学目标本课选择水平二(小学三、四年级)体操技巧教材:仰卧推起成桥为学习内容1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身体倒置的体位感觉和运动感觉,提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发展腕、臂、肩带和腰腹的力量,发展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将本课程学习内容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运动参与学习领域中要求学生向同伴展示学会“仰卧推起成桥”的运动动作;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要求学生掌握“仰卧推起成桥”运动基本技术动作,让学生知道、掌握如何进行安全练习;在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中使学生在指导下改善运动动作,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柔韧、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在心理健康学习领域中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中通过互帮互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获得快乐的体验。五、教学内容本次课教学内容为技巧:仰卧推起成桥、“穿过障碍到达敌方根据地”游戏,重难点是解决蹬地、挺髋、伸膝推起成又高又圆的“桥”。围绕重难点本次课安排了学生进行在垫上做蹬地挺髋练习,并以小组与自主合作练习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互相帮助下完成练习。体会到在同学的帮助下改进动作技术,最终能较好地独立完成动作并感受到共同提高的喜悦和成功心理。通过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上肢力量,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培养学生合作与竟争的意识。六、组织与教法根据本次课的目标,教学组织与教法的设计思路:1、重视运动技术技能,从缴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方法入手,通过练习让学生学有所获。2、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两结合,采用分层次教学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关注个体差异。3、采取模仿学习法、尝试学习法、自主与小组相结合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重视安全教育,通过学习动作技术的同时,学会互相帮助和保护,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七、教学流程课堂常规—准备活动—辅助练习—仰卧推起成桥—游戏—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