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姜方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技能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感知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水乡小镇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感知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教学难点:感受水乡小镇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播放轻音乐:江南小调配小镇图片)1、导语:孩子们,这蜿转流畅的乐声又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那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你们瞧(出示:桃源小镇图片)桃源便是众多小镇中的一个。小镇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伴着木船摇橹声,小镇的早晨便悄悄地来了。(板书课题:小镇的早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镇的早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安静热闹忙碌)二、读文入境,品文析句(一)精讲第二自然段1、过渡: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乘上乌蓬船,去感受水乡小镇早晨那独有的安静。(看图片、配乐范读。)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作者围绕着“安静”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呢?(用笔把这些景物圈出来。)2)再读课文,思考:描写这些景物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小镇早晨很安静?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练习给词语加“着重号”,给句子加(~~~~)。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可视情况随机追问。(意在让学生抓住词句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并随机指导朗读。)生1:我从“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这句话感受到了霞光的朦胧、温柔。霞光下的河面没有大波浪,小河是如此的安静。追问:你能读出这种温柔、安静的感觉吗?生2:“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这句话把小河写活了,它像个听话的孩子似的,很安静,悄悄地流淌,不吵闹。生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感受到了船很多,小镇很安静。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停满、各式各样紧挨,这三个词感受船多。及感受平时忙碌的小船现在停满河边,像整装待发的士兵,静静地矗立在那儿。)生4、我从“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中的遥遥相对,感受到了,石桥像两个人一样在默默对望,小镇好安静呀。生5:我从“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中的“悄悄钻出来”“轻轻漂过”感觉到了小镇的安静,还感受到了人们的生活很悠闲。3、比较句子。(口头)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②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追问: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船上,你能通过朗读这两句话与我们分享这种悠闲的感觉吗?生6:船驶远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感受到了早晨的安静及船工的悠闲。师追问:为什么从船工哼的小调能体会到小镇的安静呢?(难点)正是由于小镇很静,所以船驶远了,还能听见船工哼的小调在河上轻轻荡漾。师:“鸟鸣山更幽”,这就是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呀!你能轻轻读读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小镇的安静之美吗?4、讨论:怎样读好这段话?学习小组互读互评。6、师:作者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把具体的景物变成了优美的文字介绍给了读者,下面让我们用优美的声音让大家看到这些景物。学生配乐引导齐声朗读。7、师:渐行渐远的摇橹声把小镇从香甜的睡梦中唤醒了,此时,小镇的早晨除了“安静”之外,细细品读还有一份悠闲,一丝温柔,处处给人美的享受,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感叹: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三、自主学习,感受生活美。(一)小结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提纲:(1)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2)划——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找一找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3)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收获。(4)想象——用声音表达你的理解和感受。现在,请大家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