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复习生词,出示课件1:敝国囚犯淮南柑橘枳盗贼(解释敝国这个词)出示课件2:国势强盛身材矮小侮辱面不改色赔不是尊重2、试着用上第二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导入新课感悟课文内容(文中写了楚王几次侮辱晏子?那么面对楚王的这种表现,晏子是怎样巧妙地回敬的?)出示课件3:(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晏子语言的句子,用虚线画出燕子反驳楚王后,楚王的表现。并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哪里。2·小组交流。)师生汇报交流:(一)让钻狗洞。1、谁来说一说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2、谈谈你对晏子所说话的理解。出示课件:(“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引导学生谈理解: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我访问的国家——楚国楚国——狗国楚王——狗王3、评价理解,你听出了什么?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确的说法吗?(看课文)其实,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4、评价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委婉地还击了楚王。晏子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5、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练读、指名读)小结过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谁来汇报。(二)齐国无人1、学生汇报:2、谈谈你对晏子话的理解:出示课件:(“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说说理解与感受。(人多、体会所用修辞手法、带着体会读这段话)出示课件:(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读一读体会晏子的为难,他这是真的为难吗?这是为了引出下文。出示课件:(“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这儿来了。”(1)说说理解与感受。(2)教师引导,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最不中用”是什么意思?上等国家——上等人去下等国家——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下等人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3)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3、这次对战的焦点是“齐国无人”,楚王是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4、这段精彩的对话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三)齐人盗贼过渡语:一次次交锋,一次次失败,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楚王实在不甘心,又生一计:宴席之上楚王又是怎样的精彩表现呢?面对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1、指名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2、师生解读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出示课件:(“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的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么?晏子在说什么意思?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