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岗中心中学张健参评论文:以规治班,民主理班,自主管理——班级管理艺术的实践与探索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集体是集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能形成良好学风、班风,进而形成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和办学特色,使整个学校充满朝气,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班级教育管理愈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研究其管理的艺术,有利于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本人通过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学习,结合工作实践和探究,整理了点滴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和体会,罗列一二,以供商榷。一、以法治班是解决现行班级管理与学生社会实践脱节的一种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民主法治精神,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这就要求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实行依法治班。然而,班级管理的种种现状体现了法治的缺失。现状一:有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思想非常简单:严防死守。从学生上学开始进行早读开始到学生上晚自习结束,只要客观允许,班主任都要尽可能呆在班上与学生在一起。他们用自身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自修课没有声音,让学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不了违反学校纪律的事,以苦功换成功。此种精神固然可贵,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一旦这些班主任不能完全做到位,完全依靠强权他律而形成的班级集体因为缺乏核心凝聚力很容易走向破裂。这种教育管理下学生缺乏深刻的纪律意识,日后难免出现违纪现象。现状二:有些班主任受中国传统“人治”思想和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将学生看作幼儿,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往往采用包办制,从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学生荣誉评定、违纪问题处理,到卫生打扫安排等,全由班主任说了算。在工作中常常因个人的好恶、心情的好坏而失之于随意。这种教育管理方式给学生留下的是深刻的“人治”意识和“权力”意识,如果走上社会,则必然成为法治社会的对立面现状三:有些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常出现违法侵权行为。如为了与学生谈话或处理一些问题,随意的将学生叫出课堂,随便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影响学生接受教育;学生犯错误就把他们逐出教室,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心智发育;有的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以讽刺、挖苦、揭短等手段进行“心罚”,侵害学生人格尊严;有的班主任以不影响学生学习为名,隐匿、毁弃或私自拆看学生信件,随意公开学生成绩排行等侵犯学生的隐私等等。这种教育管理下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权利意识,内心深处反而留下了权利可以肆意践踏,法律可以被随意破坏的阴影。……班级作为社会的细胞,作为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的窗口,如果不能通过依法治班,给他们以切实的法纪感受,必然影响他们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走上社会后,即使有法律知识,也无法律意识,影响他们义务的履行,更导致其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维护。由此可见,班主任缺乏有效的法治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中公民法律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二、依法治班的基本策略要实行依法治班,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个体,研究其基本策略,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有法可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实现法治就必须先有法制,法制先行,法治才有可能和保障。其实,班级的法制就是制制定出一整套完整、到位的班规、班纪。班规班纪的制定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班级全体成员的巨大智慧,公开、透明地制定。因为只有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东西才有存在的生命力,实行起来才有确保落实的可能性。班主任首先要宣传发动,让每一个学生知晓其意义,然后带领大家学习法律制订的基本程序,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班级立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其次要指导学生根据学校、班级、学生中出现的现象、情况或问题,草拟条款。这一过程的工作要充分、详细、科学,避免朝令夕改。如有些班级制定了“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予以量化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