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说课稿吕靖樊一、教材说明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2-103页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以及相应的加减法估算。这些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它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了准备。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使学生体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单元整理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三、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及教法单元复习是指在一个单元的新课教学结束后安排的整理和复习课。复习的目的是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对比,形成知识系统,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牢固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不仅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有知识,还要进一步理清这些知识间的脉络,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因此我们不能的单元复习课不能搞“题海战术”,更不能一味的“炒剩饭”。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设计说一说自己的一点想法,一、指导整理方法,培养整理技能我认为,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不仅仅是复习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单纯的练习课。因此,整理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应该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小学六年,12个学期,每个学期大概有6、7个单元,至少有6、7节整理和复习课。那么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的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就给予一定方法的指导,那么长达6年的指导当中,到高年级学生的整理和复习的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当然这样对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也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复习技能?一年级,我们可以带领学生看书,进行知识的回顾,回忆学习的内容,通过几个单元的尝试,可以让学生对整理和复习有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慢慢总结复习和整理的方法。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方法,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进行一定的整理和复习,形成一定的框架。到了三、四年级,在指导学生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将这些方法细化,进行实际的运用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整理和复习的方法运用的比较娴熟,就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系统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网络。这也是我们学校打造心智课堂,打造思维课堂的培养目标。二、灵活运用方法,锻炼学生思维,构建知识网络本单元的三个内容,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实际上,这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例1和例2讲的是两位数的口算,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笔算后,教材还编了这样的一部分内容,我想,这里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重复吧,也不仅仅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吧!例3和例4和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其实口算方法的算理,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几个十。(举例说明:180+360,就是18个十加36个十得54个十,也就是540。)所以在学生口算用的18加36,然后在结果的后面添上0。其实这就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学生口算完180+360以后,我就归纳了一句,看来我们把两位数加减法算的又对有快了,像这样的几百几十加减也能算的有对又快。这就是整理和复习的重点,它不仅仅是掌握口算方法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多样,更重要的是建立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联系。这是第一。第二,是笔算,学生对3位数的笔算应该来说,已经掌握的不错了,在单元整理和复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归纳概括笔算的方法,这也是对他们口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