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品德学科网络教研学习心得哈尔滨市南岗区解放小学校张彬6月3日,雨后艳阳。我们全体哈尔滨市的品德与生活教师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了网络教研学习交流,感谢道里区主讲教师们的精彩讲座。对他们的讲座中上好品德课的策略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他们在教学和课例研读及讲课技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优点;从大家的讨论中我获得了更多的见解。我感到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下面来谈谈我的心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分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明确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而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思想和习惯都是在小学时期形成的。所以,小学教师要学好《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然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和生活当中。小学品德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在教育的总体方向上,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贯彻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关键环节,注重发挥小学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注重形成教育的长远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手段和实践载体,不断拓展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深化教育效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应试教育”“为才而是”的能力观,要树立起“既要做好知识传授、更要注重道德养成”的综合育才观。要正确认识当前小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现状,从小抓起,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抓起。具体来讲,就是要切实回归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理念上来,让我们的培育工作真正源于学生生活,真实面对学生,面对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因社会生活变化而带来的道德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变化的需求,让培育教育真正切合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要。要关注学生生活,真正坚持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重视社会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进行培育教育。品德与生活教师应在小学教育中应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促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进课堂、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活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国学教育启蒙读本。设法将国学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课程紧密结合,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论语》等传统国学课本成为小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通过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把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发挥好课堂教育教学的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根据小学生的思想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改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形式,多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第2页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增强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要积极拓展教育的内容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比如,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广泛开展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深化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开展创建“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动,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培养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