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线段长短的比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理解线段和、差的感念及画法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三、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四、教具准备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投影片、圆规、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必有一头对齐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新课教学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如图1ACBADBABDDCC(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做一做”P168(1、2(采用接龙形式回答)(注意:2(2)可先让学生观察,再回答。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培养严谨的推理习惯)“想一想”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用心爱心专心1图2:a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画法;①先作一条射线AC②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③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感念(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做一做”P170课内练习1、2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长短?BAC谈谈收获:(由学生总结)①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③线段的和、差的感念及画法作业:作业题P170(B组视学生定,可选做)板书:1、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问题1:问题2:叠合法:(形)ACBDAB=CDADBCAB<CDABDCAB>CD度量法:(数)(板演处)2、线段和、差:用心爱心专心2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感念和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2、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3、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应用四、教学用具:投影片、刻度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二)感念分析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想一想”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可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7-18(见课本),从A到B的几种路线,并用红色粉笔标出最短的路线教师:你是怎样比较出最短的路线的?学生:利用观察、测量根据学生的画图,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