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松山三小于艳华【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过程: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板书:美、大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板书: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2、小组学习: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课件出示导学提示:⑴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⑵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⑶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3、学生汇报:汇报──补充──朗读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⑴长廊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②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⑵佛香阁、排云殿:华丽、华美,金碧辉煌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⑶昆明湖:清、静、美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②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⑷十七孔桥: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生:颐和园真美呀!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生:赞美、喜爱……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1、师: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没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2、导游介绍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许多同学也没有去过。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跟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师放录象,参与指导。生练习说。3、小结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之中。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板书设计】长廊美佛香阁赞美颐和园排云殿大昆明湖喜爱十七孔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