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樊城区七年级数学导案班级姓名日期主备人马超备课组长蹲点领导(签字):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不等式的概念;2、结合分析过程,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和表示方法导入目标的环节探究提升的问题目的、方法、时间内容、方式、时间一、独学评价二、解读目标三、合作交流四、启发引导1、引入2、探究3、应用.4、小结5、测评预设展示内容:一、检查独学效果,总结学案的预习效果。二、由学科代表带领全班学生解读目标三、二人(同质)小组:互相答疑,提出共同困惑。三人(异质)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核对答案,再解决上述环节困惑(即对学有困难同学帮扶),并收集还没有解决的困惑,重点讨论解决问题3中(2)。六人小组:①在组长的带领下,对组员的困惑进行进一步解决,并把本组共同的困惑书写在展示区;②认领展示任务、明确展示主题、商讨展示方案,做好人员分工及组内预演,确保人人有事做.四、教师引导探究本节新知,在探究过程中解答”疑惑”,提升能力.1.引入:数量有大小之分,它们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例如两家商场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这个问题就蕴含了不等关系。在以前就我们就已经接触过不等关系,比如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等等,。引导学生回顾还有那些他们已知的不等关系,让学生对不等关系有个大概的认知,方便学生接下来的学习!2、探究问题,设车的速度是xkm/h。从时间上来看汽车所用的时间不到小时,因此就有了;从路程上来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过A地,那么在12:00时汽车所走的路程大于50km,因此。仔细分析问题,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不等关系!3、(1)观察课本中的①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什么是不等式?那么150≠130,2-3>-5,,,120<135等,这些式子是不等式吗?“≠,>,<,,”这些又是什么符号?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在对比等式,对不等式的概念做一个准确的定义。(2)通过课本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当未知数去不同的值时,不等式可能成立,也有可能不成立。例如说说x=-1,0,1能使不等式x<1成立吗?按照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让学生先会判断不等式成立或不成立,再理解不等式的解,层层逼近,方便学生理解。(3)通过思考,让学生理解不等式可能会有很多的解(区别于等式),那么不等式的所有解就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4.作图:如所有大于75的数组成不等式>50的解集,写作x>75,这个解集可以用数轴来表示(在表示75的点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那么x<75在数轴上如何表示?那在数轴上又如何表示?(在表示75的点上画实心圆圈,表示包括这一点)。数轴正方向向右,不等号是大于号时,向右画;不等号是小于号时,向左画。(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步骤: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5、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6、新课内容学完了,大家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疑惑,请通过当堂测评检验一下。板书设计:9.1.1不等式及其解集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以及其解集3、作图表示不等式的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