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重视了写字教学,无疑能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而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但是,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忽略了写字教学,有的写字教学只重形式,而忽视了过程,对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不到位。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也给人们的写字习惯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影响了众多的学生和家长,就连一些老师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作为中华民族之国粹的书法艺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去继承和发扬它.作为老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所以《新课标》也明确: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写字习惯。就我们学校的学生作业书写习惯来说,据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写字和上交的作业书写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不正确,过分依赖橡皮或涂改液,字迹潦草,作业本不整洁,涂涂改改等。这些问题如果在小学阶段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延续下去,以后就难以改正。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写字习惯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逐步提高语文课堂写字教学的实效性打好基础。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想通过科研实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二)研究意义良好习惯的自小形成,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和成功人生的基础。2001年5月所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8条(有关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中也明确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新的教育形势下,一个没有形成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学生很难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书写习惯不仅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意志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等都有帮助。而学生的书写好也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作业书写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创新程度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研究虽然已有各种程度的前人经验,但我们将作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并且着重对养成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策略进行研究。二、课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假说(一)概念界定良好的书写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我们研究的“作业书写习惯”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二)研究目的提高教师与学生对书写的重要性的认识;探究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策略和良好书写习惯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与审美情趣。(三)假设如果我们通过建立《语、数、英作业书写要求及评价体系》来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作业书写习惯,并且通过各类的评比活动、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重视作业的书写,并且逐步规范作业的书写,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三、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我们主要以以下理论为科研研究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根据外在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知识背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的建构他们的知识。学校将通过讲座、参观,优秀作业展览、班级的作业书写竞赛、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书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努力用各科的作业书写标准要求自己,从而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