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要点指导上一页下一页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题1分子和原子上一页下一页探究实验: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结论现象结论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溶液为无色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溶液变为红色氨水能使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上一页下一页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溶液逐渐变红。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不变色。上一页下一页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的特性:分子的特性:上一页下一页固态液态气态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上一页下一页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⑴1个水分子(H2O)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H)原子构成;⑵1个氧分子(O2)由2个氧原子(O)构成;⑶1个氢分子(H2)由2个氢原子(H)构成。例如:上一页下一页1、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上一页下一页分子、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不同点(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相互关系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上一页下一页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上一页下一页分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上一页下一页原子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概念:原子是化学变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与分子的主要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经过结合可构成分子原子的性质:原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非常小原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化学性质不同上一页下一页一、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不带电)课题2原子的结构上一页下一页原子的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几种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上一页下一页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1234567近远低高(1)电子层离核能量(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上一页下一页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原子核电子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上一页下一页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有关金属元素钠:最外层电子数为1,未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易失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而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硫:最外层电子数为6,未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易得2个电子,使最外层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氖: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上一页下一页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未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8个(He为2个,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未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上一页下一页元素种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得失电子情况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8个(He为2个)相对稳定结构难得失电子稳定一般少于4个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