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坐在电视机前看汶川地震电视直播节目,全国、全世界人民对灾民的那份真挚的爱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让我们珍惜这份爱,让我们的校园盛开爱的鲜花吧!因为,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这次不幸发生在汶川地区的大地震,引发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热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抗震救灾日日夜夜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不由得引起人们对德育的根性思考,那就是:爱是德育的根,爱是德育的生命,没有爱就没有学校德育。一、爱是弥漫在生活周围的空气说到爱,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古老话题,电视机前的你为什么看到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不止一次地落泪?那是因为我们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如此惨痛的灾难而顿生悲悯之情,那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自然激起了爱的情愫。爱是人的本能的冲动。爱不能被要求、被强迫,是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爱就是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空气,爱是德育的核心。反观学校德育工作,没有一项不是以爱为基点,以爱为目的,以爱为过程,以培养爱为结果。罗素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学校德育回归生活,就要为学生营造高尚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学习做人的本领,陶冶高深的道德情操,从而成为德性素质高的人。高尚的生活离不开爱的激励,有了爱生活才更有情趣,更富意义。在地震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行动,温家宝总理迅速赶赴一线指挥救灾。无论是总理手持话筒鼓励仍被压在废墟里的群众的话语,还是在临时帐篷里安慰受伤儿童时眼中的泪光;无论是在瓦砾堆上捡起书包、鞋子时伤心的泪水,还是回望北川县城凝重的神情。大爱,写在共和国总理的一言一行中,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高尚。子弟兵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震区一线,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给灾区群众带去了党中央的温暖。他们争分夺秒,没有工具,就用双手刨开废墟,抢救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此情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此景感人泪下。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很多官兵尽管自家也遭了灾,还不知亲人的安危,却还是在抢救群众。危难时刻见真情,危难时刻更见精神。子弟兵演绎的一个个爱的故事,让死神也望而却步。二、爱是涌动在心灵深处的波澜爱的内涵十分丰富,学校德育首先应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次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快捷高效地调兵遣将抢险救灾,国家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形象,普通公民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感人行为,都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学校德育还要关注那些凡人善举背后涌动出的爱的波澜。我们生活中相处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平时你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惊人之举或是骇世之言,但平凡的生活中同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就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校生活中的师生也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身上闪现的精神价值同样应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应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开发出来,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德性价值。汶川大地震后出现的种种平凡人的场景感人至深:一位女教师将三名孩子紧搂胸前,而自己的身体却被砸成了三段;一个男孩自救后爬过废墟背出两位同学;一位解放军上校在地震中失去了29位亲人,还是忍痛救人11个日夜,最后昏倒在地;一位75岁老人到骨科医院做志愿者,为地震伤员服务;一个刑满释放人员抛下已成废墟的家,到重灾区刨出了两名幸存者和20多名遇难同胞;一名衣衫褴褛的拾荒男子把7年捡垃圾换来的钱捐给了灾区儿童;众多外省“的哥”自费驾车赶赴灾区救人……灾区抢险的救助车上挂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横幅,废墟中的一群孩子举着“向救灾英雄致敬”“向心灵天使致谢”的标语,灾区高速公路上大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四川人知恩诚谢!”的话语,全国各地许多高校献血站前排起的自愿献血者的长队……所有这些都是平凡百姓所做出的举动,也许当时他们并没有考虑太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