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一、教学内容复习生物的进化包括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简单过程。二.学习重点1.能够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生命现象。2.利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解决有关遗传问题。3.了解生物进化的进程。三.学习过程(一)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提出1.内容(1)过度繁殖:若理想状态(无制约因素),生物均呈现“J”型增长。(2)遗传变异:子代与亲本的性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3)生存斗争:(制约因素)与环境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4)适者生存:在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遗传下来。2.核心自然选择: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现存生物均适应生存环境。3.意义(1)给出生物进化的原因。(2)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自然选择)。4.不足(1)没有说明遗传变异的本质。(2)没有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发挥作用。(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2)种群是生物的繁殖单位:在种群中基因自由交流。(3)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保护濒危物种——根本上是保护其基因库。(4)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可以反映种群特征:例如,有关白化基因——A.正常、a.白化,若A为95%种群多数为正常人;若a为95%种群多数为白化病人。用心爱心专心1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使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重组:种群的个体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例如,白桦树选择了灰色的桦尺蛾,工业兴起后黑色树皮选择了黑色的桦尺蛾。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1)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3)新物种形成的方式:通常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断绝基因交流)导致生殖隔离。(三)生物进化的过程:1.生物结构上的进化:无机物——有机物——大分子体系——原核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2.代谢类型的进化:异养厌氧型——自养型——需氧型3.生活环境的进化: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四.疑难点拨:1.基因频率的计算:(1)由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个Aa=60个aa=10个,求A、a的基因频率?解:A:(30×2+60)/(100×2)=0.6a:(60+10×2)/(100×2)=0.4(2)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Aa=60%aa=10%,求A、a基因频率?解:A:30%+60%/2=60%a:10%+60%/2=40%2.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拉马克观点(用进废退)——长颈鹿的脖子由于不断吃高处的树叶,越用越长。(主动变异)达尔文观点(自然选择)——长颈鹿本来就有的长脖子、有的短脖子,是高处的树叶选择了用心爱心专心2长脖子的长颈鹿。(先不定向变异,后定向选择)。注意:解题时,必需运用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得出结论。拉马克的观点,以及其他的进化理论仅作为课外了解的知识。3.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点:(1)氧气的出现: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为还原二氧化碳,夺得水中的氢,生成了氧气。①出现需氧型生物,使生物代谢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加快了生物的进化。②形成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陆地上紫外线的摄入量,使水生生物得以登陆。(2)真核细胞的出现:出现了核膜及各种细胞器,形成丰富的生物膜系统。①出现有丝分裂,进而出现减数分裂,又形成有性生殖,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变异类型。②细胞分化,真核细胞才有细胞分化现象,才能形成多细胞生物。4.鉴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鉴定生物大分子的差异程度:包括DNA、RNA、蛋白质。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DNA分子杂交:取不同来源的DNA,进行高温处理,DNA自然解链;缓慢低温后,DNA会自然配对形成双链,不能配对的序列就形成“环”,“环”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环”越少,亲缘关系越近。5.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原因:在使用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已经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变异是不定向的),使用农药后,具有抗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