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培仁学校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操作练习不仅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检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有些孩子来说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或许得心应手,可一旦操作计算机就反应出了动手能力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碰到失败和挫折,而另外一些面对其他学科不灵光的孩子,反而对于掌握计算机操作显示出天才的一面,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仍旧延续了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表现欲较强,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自我调控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容易放弃和失去学习兴趣,这时候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是学生继续学习探索的动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的一生总要遇到许多困难、挫折,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我们必须教孩子学会面对困难,接受挫折。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挫折不应该是压在孩子身上的大山,而应该成为孩子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学习自信的源泉。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还在不断的完善自我,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在所难免,这时自信就是是人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有了自信,就能解决难题,勇往直前,永远不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学才能继续下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一个学科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学习不是一瞬间完成的事,它是一个过程,那么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我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会被培养成为自信的强者。一、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是每一个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就像一杯水,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喝到肚里,对于不同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工具,自理能力弱小的我们可能要选择用勺子喂他,自理能力强的,我们会让他自己去喝。教师在课堂把所有问题都讲解的面面俱到,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使孩子失去了发现难题的机会,怎么去培养自己应付挑战的能力呢?于是久而久之一遇到困难就感到害怕,不敢面对挑战,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不仅不能培养其自信心,更把原有的自信也丢光了,教师应鼓励学生努力探索,面对同一问题去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当孩子失误时,不要大惊小怪,而是积极引导,给予提示和鼓励,使他重新提起学习兴趣,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失败仅视之为暂时打断游戏的小插曲。抓住学生学习中显露出来的自主精神,而这正是学生自信心的最初表现。每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批评,也不包办代替,而是激励学生多次尝试、反复实践,这样自信心就能在学习实践中形成。二、中国有句古话“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是年青和稚嫩往往是无所畏惧的,对于事物充满着好奇。学生往往会有新奇的想法,古怪的主意,尝试去完成平时不愿触及的难题。在这种情形中,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嘲笑或禁止,因为你的种行为有可能会伤到孩子的自尊,打击他的自信心,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难题就会不肯动脑筋独立思考,失去了向新事物挑战的勇气。因此,只要孩子想做某种尝试时,即使按常理不可能成功,也应该用热情的语言鼓励让他去尝试,失败了,积极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激励孩子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一旦孩子取得成功,他就会感到无比自豪。从而培养他挑战困难的自信心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危机意思较浓,总想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往往会把难题作为授课的重点,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解决问题的焦虑中,而一些相对容易的知识点往往一带而过,而那些容易的知识恰恰是学生取得成功获得自信的源泉,失败的学习活动则可能给学生失败的教训,学生更不敢在集体中有自信的表现。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青少年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要结合年龄特点和知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特别是要注意给那些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