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2015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2012·北京卷]图4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BBD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6~7题。经纬度位置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33°N,98°E-12.88.7561.4<0.2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DCA(2010.山东文综)第31题(10分)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6分)气压先降低后升高(2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分)。A地:风暴潮(2分);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2分)。护坡固坡、植树种草。(2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主干体系构建一、自然灾害概念特点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及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换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2、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及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过程;3、灾害与环境问题的区别:灾害是危及到人类生命财产的过程;环境问题是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受到损害而降低;二、自然灾害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洪涝、干旱、高温、干热风、寒潮、低温冰冻、冰雹热带气旋、沙尘暴、雪灾;地震、火山、塌方、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风暴潮、赤潮、海啸鼠灾、森林病虫害、蝗灾;此外,还可以根据灾害发生的先后和原因分为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热带气旋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低气压涡旋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洪涝锋面、气旋等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造成地表水泛滥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国、中美洲、南美东部沿海地区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多见于中纬度地区,如美国、我国东北、华北值得注意:•水旱灾害发生在无人区,不会形成灾情;•水旱灾害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灾区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灾情和损失就越严重。【预测演练】1.阅读资料与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初亚洲与欧洲出现极端天气,遭受严重的低温和雪灾(指降雪过多、积雪过厚或雪层持续时间过久引起的灾害)。我国气象专家认为:欧洲强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国低温是相同的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极端气候事件。1月20日开始,西伯利亚高压不断加强;同时入冬以来,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等,是造成我国东部及日韩一带低温雪灾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下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区域。(1)分析图中重雪灾区雾灾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2)说明低温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雪答案(1)西伯利亚冷高压不断加强,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亚洲东部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偏北风势力增强;冷空气影响持续时间长,频率高;偏北风掠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受到沿岸山地的抬升造成大量降雪。(2)不利影响: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坏通讯与电力设施;对农牧业产生严重危害;融雪造成洪水灾害等;引起心血管等疾病增多。台风:(1)形成原因:热带或副热带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