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阅读教学五点建议(1)VIP免费

阅读教学五点建议(1)_第1页
1/7
阅读教学五点建议(1)_第2页
2/7
阅读教学五点建议(1)_第3页
3/7
对阅读教学的五点建议武汉教科院罗昆霞优质高效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诉求,判断教学是不是优质高效,有三个基本的参考因素:一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量度,学习的内容是饱和还是单薄;二是学生学习感悟的深度,是浅尝辄止还是刻骨铭心;三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是少数代表还是全员参与。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但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良好的客观条件,也不是美好的主观愿望,更不是几处别出心裁的设计,而是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所谓“千个法万个法,不循规律都白搭”。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要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那么阅读教学有哪些基本规律呢?通过对大量常规教学的观察分析和对一些名师课例的学习揣摩,笔者认为一节好的阅读课,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追求,恰如其分地处理好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五对矛盾。一、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目标定位长期以来,单纯的以理解内容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弊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样单一的教学目标是衍生“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的主要原因。“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总是围绕“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打转转。而对于“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哪些表达方法?”则很少关注。耗费大量时间去分析诸如人物、事件、背景等,费力不讨好地拽着学生去琢磨那些一目了然的问题,如“开始怎么样?接着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等。更有甚者,教师根据上句提问,学生用下句作答。这样一问一答将课文内容从头到尾串一遍。还有的在这个过程中随意穿插一波又一波的所谓思想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涉及内容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答案都在课文中写着,只要认真读书并不难回答。提出大量没有挑战性的理解内容的问题和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教,学生感觉智商被低估,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要么有口无心的附会,要么沉默不语的回应,教学兴味索然。课堂充斥这样的提问和说教,同那些艰涩难懂的问题一样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容易将教学拖入沉闷、平庸、低效的泥潭。“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的形成,主要是在思想上没有弄清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关系,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内容,弄清课文写了什么。至于表达则在作文教学、口语交际中去专项学习。许多教师的教案包括竞赛课的一些教案,根本没有学习表达的目标描述。他们忽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不知道语文教学要“沟通听说读写”。其次是在教学设计上有心无力,有心确立学习表达的教学目标,但理解内容的设计繁杂、冗长,既不善简化又不忍删减,所以学习表达的时间被理解内容的时间所挤占,学习表达要么被取消,要么蜻蜓点水,一晃而过。“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是缺乏语文味的教学,是不完全的阅读教学。它被崔峦先生称之为“顽固的魔障”,认为不解决这个问题,阅读教学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一些语文教育的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将学习表达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这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言文字学习的根本目的。语言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是语言文字运用最经常最普遍的方式。在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有这样的表述:“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呢?就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也可以进行专门训练,但最经济最实效的途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因此课标在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可见,学习表达是阅读教学固有的重要任务,不是附加的,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学习表达也要避免形式主义和模式化。例如阅读写人的课文,只是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句段,让学生认识这就是什么什么描写而已;写事的课文其表达方法的学习基本上就是弄清按什么顺序写的;写景状物的课文,在教学尾声戴上一顶“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的帽子就算完事儿。并且年复一年、千课一面,没有变化。客观1地讲,这比完全不涉及学习表达的教学是一个进步,所述内容也属于“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这远不是理想状态。阅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阅读教学五点建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