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学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次教学及反思VIP免费

中学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次教学及反思_第1页
1/3
中学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次教学及反思_第2页
2/3
中学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次教学及反思_第3页
3/3
案例3-1-3:中学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次教学及反思2008年5月,福建省相关部门要求各市拍录两节语文课改研讨课送去交流。我将自己刚拍的《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送去。他们看后,在赞扬之余,很认真地说:“你那节录像课与原先的设计完全不一样了。”我点头表示认同。的确,这次教学《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思路与原先的设计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原先的设计思路大致如下:1、从新闻的特点和《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原因导入。2、师生互动,理解课文。提出如下两个问题:①文章题目为“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什么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②在一个或许被人认为没有新闻的地方,作者却执著地去写,而且果真写出了大新闻,反映了“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这一大主题,并获得了新闻界的大奖。那么这篇文章肯定有成功之处,你认为这成功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实例分析。对第一个问题,老师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回答:“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说明这里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什么新闻”,是说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褒扬的事;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语中含有激愤之情。对第二个问题,我尽量启发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果一时打不开思路,准备做如下指导:屏幕播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法西斯残暴屠杀妇女的图片,并问:“面对这种情景,善良的人们会产生什么心情?”学生自然会指出:“应该产生悲愤的心情。”文中第2段即表达了这种感情。但除了与这种情景相吻合的悲情描写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欢乐的情景。这种“乐情”描写与“悲景”协调吗?(使学生明确:这是“以乐写悲,以乐衬悲”。)文章第15段写了参观地下窒息室:“喉咙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样。又有一个参观者走了进来,她踉跄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画十字。”第16段:“参观者恳求似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对导游讲道:‘够了。’”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描写,如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脚步就逐渐放慢,简直是在地上拖着走”,“目瞪口呆”“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篇幅写参观者的表现呢?(使学生明确,从参观者的角度写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恐怖,从侧面写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状况,从而衬托德国法西斯的暴行。)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中一些比较含蓄的句子,如“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等进行揣摩,加深对文本的理解。4.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法国诗人阿多尔诺写的诗歌《奥斯威辛以后》,让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说说这首诗与课文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共同之处:鞭挞战争与罪恶,号召以史为鉴,珍惜和平与幸福。)5.教师总结:从1945年至1958年这13年间,奥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从1958年到现在40多年又过去了,奥斯威辛仍是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但那一间间毒气室、焚尸炉、窒息室、女囚绝育室在警示人们:为了明媚的阳光、儿童快乐的嬉闹;为了人类不再有让人毛骨悚然的行为,请不要忘记历史!同样,60多年过去了,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实验室也在静静地躺着,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仍然蜷伏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每天都会迎来许许多多的参观者,在这些地方,也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些地方的一草一木时时都向我们发出呐喊:以史为鉴,建设我强盛之中华!6.布置作业。《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1960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假设你是普利策奖工作委员会的人员,要为《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一篇两三百字的颁奖词,你怎么写?这次设计存在两处明显不足:第一,老师“牵”的意识过于强烈。老师预设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这些预设一环套一环,仿佛已经摆好了圈套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钻,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必然会被削弱,学生完全是在如来佛的手心里活动。把这种教学设计付诸实践,课堂必然缺少灵气。第二,在引导学生鉴赏文章方面,提问过于平实,缺乏激发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学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次教学及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