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织金县城乡教育资源存在的差距及对策》文献综述【前言】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发展、培养依靠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子女享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平公正。如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本文主要研究织金县城乡教育资源存在的差距,刨析城乡教育资源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改善织金县城乡教育资源的建议,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城乡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教育平等的思想,已形成相对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瑞典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在《社会环境与学业成就》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就个人而言有三层涵义,第一是指个体起点平等,即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开始学习生涯的机会;第二是指中介性的阶段,即以各种不同的但都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来对待每个人;第三层是指后目标或总的指导原则,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些教育政策,实现入学机会平等、学业成就机会平等,进而在社会经济方面实现更大的平等。美国学者杜威在《民本主义与教育》揭示了教育均等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在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前提下,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竞争,教育公平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贫弱者摆脱其出身、地位、背景的局限,能够明显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减震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均等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对一个人知识储备、职业选择、收入高低、身份地位等具有全面的影响。二、国内研究现状关于造成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经济、体制、投入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发展、教育政策、财政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张颖在《我国城乡教育研究现状概况评述》中认为公共服务均等问题研究的兴起,对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一直方兴未艾,文章通过梳理此问题上的相关文献,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和分析,并提出问题,以供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对现实的改善更好的服务。①王正青在《国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趋势》中认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各国也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看,国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宏观政策层面奠定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基石;中观学校层面把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微观教学层面夯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落脚点;家庭与社区提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外层支持。我国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际性趋势,以推动教育更好地发展。②杨浩强在《城乡教育政策的伦理缺失与回归》中认为我国的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加剧了城乡教育的贫富不均,这种城乡差异的教育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一是“分级办学”体制下的教育投入政策带来的城乡教育贫富不均;二是“城乡有别”的教师政策带来的城乡师资配置失衡;三是“效率至上”的重点校政策带来的城乡学校梯次发展;四是“城市取向”的课程政策带来的城乡教育质量差异。③李星云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中认为在均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城乡教育经费差距大、城乡师资水平差距大和教育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等问题,要在2020前完成全省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任务,必须对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④张燕在《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认为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物品,也是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义务教育均等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文章通过对我国城乡间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差异化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义务教育差异化的原因,最后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机制。⑤张家军和杨浩强在《我国教育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