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学困生之我见石头坡小学孔梅梅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它是一项复杂、细致、艰巨的工作,也是显示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来谈一谈学困生教学工作转化的几点体会:一、深入学生,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然后从中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决不能用贬低、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伤害他们。对于部分品德较差,不思进取,厌学,无集体荣誉感,但脑子却很灵活的学困生,教师一定要实施跟踪教育,时时监督和纠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全面掌控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情感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最和谐的沟通桥梁。营造真挚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全面了解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也是减轻学困生学习压力最成功的、最有效的做法。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三、培养兴趣,铸就学困生的自信天地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例如:利用班会课时间,举办故事演讲会,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登台演讲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困生也登台表演,即使表演得不那么形象生动,至少应对学困生能登台表演的这一勇气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总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劳动价值。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替他们排扰解难,使他们在别人面前能抬起头而不丧失学习信心,让他们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铸就学困生的自信天地。四、创设情境,营造学困生的进取环境对于学困生,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