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浅谈在小学低龄段学生美术创作中培养色彩感知能力作者:刘健茹篇来源:禅城区玫瑰小学感觉和知觉是小学低龄段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渠道。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低龄段学生才能从各种感官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空间时间等)获取各种信息。相对来说,视觉对于低龄段学生特别是低龄段学生在美术创作的作品中对色彩的感知尤为重要。因为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低龄段学生美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针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创作中,如何对低龄段学生进行色彩感官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堂内外开展了探讨。据有关资料表明,低龄段学生从环境中获得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能力在视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那些对色彩敏感的低龄段学生,往往对色彩辨认的感知觉度也较强。这类低龄段学生往往也在性格上表现热情大方、开朗,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并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性格也影响着孩子对色彩的偏爱。如性格洗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孩子,大部分偏爱暖色等。因此根据低龄段学生不同时期的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觉能力,对于培养低龄段学生良好性格和智力的发展,即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低龄段学生美术作品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和表现手段。低龄段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主要是运用色彩来表现的。所以我们在向低龄段学生进行美术活动教育时应注意低龄段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从低龄段学生对感知发展的顺序看,低龄段学生对颜色的认识是从辨别颜色开始的,然后才逐渐发展到颜色配对指认颜色,最后才掌握颜色名称,进行颜色命名,我根据低龄段学生这一心理规律,从以下四方面下工夫,使低龄段学生低龄段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一、加强对美术材料的体验,促进低龄段学生对颜色的认识低龄段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与游戏分不开的,他们对随手画的、折的、捏的树叶和小棍都极感兴趣,对每一种新材料或新式样的接触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创设美工区域时,为低龄段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美术材料:各色橡皮泥、各色彩色纸、十多种色彩颜料等。当然,我并不只是让低龄段学生认识颜色,而是让低龄段学生通过玩色知道世界上色彩很多很多,色料很美很美,从而对颜色产生兴趣,产生美的情感。我班“娃娃家”的窗帘就是孩子们用各种彩色纸剪成的,当我把剪好的窗帘挂起来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说:“真漂亮呀!”在这种体验中萌发了美的情感,我抓住机遇,赶紧让低龄段学生认识各种颜色,这样既激发了低龄段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低龄段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通过在“玩中学”(美术活动角)使低龄段学生更好地感知色彩的丰富变化好玩、好摆弄是低龄段学生的天性。每天孩子们都会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区玩耍。喜欢手工、画画的小朋友都会乐此不疲地去调各种颜色。红色加黄色、蓝色加红色、蓝色加黄色,这些美丽的颜色一旦进行了混合到底变成了什么色彩?孩子们还用鲜艳的颜色用小手、小脚丫往墙壁的瓷片上涂,用手指、手掌蘸色印画。这些活动都能激发低龄段学生对色彩的强烈兴趣,还能了解一些简单的色彩知识,还有孩子们最喜爱的吹画活动,吹泡泡,孩子们通过吹出五彩缤粉的颜色去感知颜色相混时的变化,让低龄段学生儿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低龄段学生更加能感知到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注重美术教育的趣味性,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在低龄段学生玩颜色过程中因势利导。例如:结合目标“辨别明亮与暗淡色彩带给自己的感受”让低龄段学生自己动手,充分玩色,在玩中辨别颜色,其程序是找色—玩色—认色。如:认识红色,首先让学生在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找出那些东西是红色的,体会红色带给自己的感觉,然后用白纸剪成各种款式的服装,让低龄段学生用红色去装饰,小朋友有的用彩笔涂,有的用蜡笔涂,还有的用棉签描,有的干脆将自己的小手蘸上颜色印在了纸上,然后穿上自己装饰的衣服,举行别开生面的红色毓服装展览会,他们个个神彩奕奕,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