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勤”“和”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学校的文化体现着学校自身历史的积淀、传统的继承和教育哲学的作用,它应该是一所学校基于办学历史、内外环境、文化传统,在长时间思想精神引领与实践变革中创生的,由一代代平凡且执着的广勤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创生的,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富底蕴,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有着我们共同的育人追求,那便是我们“勤以至广,勤行天下”的不懈追求。我们围绕“勤”的校训,努力、认真和用心建设着“勤”的学校文化,以期构建学校的特色,打造教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特长,共同发展,共享成功。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突出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理应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点。学校具体情况又要求我们务必勤劳,不然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唯有勤劳才能弥补不足,唯有勤劳才能谋求发展。再看看我们的生源质量,由于学校处在农村,家长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寥寥无几,文化素质可见一般。在这种状况下,勤能补拙成了我们的优先考量,学生唯有勤劳才能弥补自己的素质不足,唯有勤劳才能在学业成绩上走到同龄人的前面,唯有勤劳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无不是在具体阐释这个问题。学校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和谐的人文环境作为前提,教育教学成绩的取得同样也需要和谐的人文环境作为保障。和谐理应成为学校人文环境经营的一个理念,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学校的和谐需从三个维度来经营,这便是干群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家校关系的和谐。这三种关系梳理顺畅了,学校内部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顺利了,学校外部家长的支持、社会的支持就变得有力加有效了,学校的工作怎么能做不好?教育教学质量怎么会没有保障?学校的良好办学声誉怎么会建立不起来?学校“勤和”文化的建设,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这个建设务必围绕“勤”、“和”二字展开,用“勤和”的校园环境熏陶我们的师生;二是大至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小至学校方方面面细微的工作,务必注意一个“勤”字和一个“和”字,让“勤和”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意识,进而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习惯。这样,“勤和”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