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特长班活动总结孙利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很快就要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结束了。这个学期是短暂的,可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出的奉献我相信是不能与时间成正比的。就学校的各项活动来说,每一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以至到现在,能够把这丰收的成果展现在大家眼前!现在就我负责的朗诵特长班的开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学期总结: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组建了各个活动小组,并很快地定制了学期计划和活动安排表,学生和老师也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了自己的活动小组。在开展活动的期间,我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和教学工作,学生们也很好地配合我较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除了非常特殊的工作外,我从不拉下一节课,而且每一节课都是按照计划来进行的,并且在上课之前认真地做好备课工作。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辅导,对于她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尽量解答。再者,因为生活空间的局限性,学生的视野还不够广阔,我经常充分收集有关适合儿童朗诵类的作品供学生进行欣赏,这样能使学生在学的同时能够感受另一种氛围,并对朗诵产生浓厚的兴趣。好的方面有,不够的地方也是存在的。比如,学生对于朗诵的认识,还有少数学生普通话不够标准,尤其是前后鼻音,都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活动。还有,我想自己对于怎样辅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朗诵还需要去想想更正确更有利的方法。现在最主要的感觉是学生的表现能力不是很好,很容易怯场,所以还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一来可以好好锻炼一下学生的胆子,所谓“一回生两回熟”,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二来也可以把这个学生怯场的现象给解除掉!在今后,我还会继续努力,为把自己的小组创建为一个优秀的兴趣小组而努力奋斗!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李梅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头脑里经常有疑问产生,就会促使他去探究,去思考,去聆听,去解决问题,学习就会变得非常主动,这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质疑是任何创造的最初的起因,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一定要真正地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我们应该努力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敢问,敢学,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但做教师的还是会有一种惯性,认为自己永远比学生看问题更准确,常会对于课堂中的不“和谐”音打断或批评,这样做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起来,影响了课堂氛围。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融洽关系,尊重和聆听课堂上学生产生的各种想法。在放给学生看高耸入云的华山时,有一学生说他看上去华山并不高,我让他说理由,然后和他一起分析了华山到底高不高。当我让学生读“蜜蜂,马,北极熊,燕子”的词串时,一生举手说他想提问:北极那么冷?为什么北极熊不会冻死?我赞同他的问题,并让生生互助解答,学生们都说得非常好。在我的课堂里,人人可以发表看法,不用怕说错;人人可以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哪怕与课堂离得再远;人人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质疑和补充。“老师,我想提问……”“老师,我不同意某某某的看法……”“老师,我有补充……”这样的声音比比皆是,我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孩子们爱问的天性被激发了出来,学生真正爱提问,也会提问了。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学生在刚接触一个陌生的文本时,问题是最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在这样一个学习的临界点上,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激疑还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学起于思,缘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提倡多问,能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