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参与丰富的活动和多元的评价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构建有效的课堂。一、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为了使孩子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我创设了亲切、自然、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游乐园,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游戏中认识几个几,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接着,在认识相同加数相加这一特征时,我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5双筷子就是5个2相加,4辆三轮车的车轮总数就是4个3相加等等,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最后,将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乘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课堂模式。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拼一拼、算一算、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从而认识乘法算式。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被有效的激发起来了,情绪高涨。三、尊重差异,共同提高。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对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当学生在解决“每张桌两个座位,25张桌多少个座位?”出现困难时,我没有急于向大家介绍乘法,而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用加法算式计算,有的孩子用文字来表示,也有的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不论答案正确与否,我对孩子们这种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习态度给予了肯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里需求。教学中我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张扬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同时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与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这节课,我一方面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成功处进行导评,满足学生最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我常常用“听了刚才的小朋友的发言,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怎么样?”、“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积极、友好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