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四(八年级)发展速度和快速跑练习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初中阶段是发展跑速的重要时期。依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作为目标,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本课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实践,内化为对体育的兴趣与能力。二、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速度素质上有重要的地位。发展速度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它具有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快速跑是发展学生位移速度的一种练习方法,能发展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同时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的练习也可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本课内容含量少,技术动作比较单一,若单纯一味地练习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过度疲劳,从而对快速跑和发展速度练习失去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充沛的教学资源,采用新颖的练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本年级段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使他们对兴趣事物极易兴奋,枯燥事物又极易抑制;另外,他们对知识、原理等体育教学因素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在教法、组织、器材、场地的创新方面作一些努力与尝试,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发展速度、快速跑能力的学练方法。通过小学六年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快速跑的方法和快速跑的相关知识,但由于身体素质的差异、运动能力的高低对快速跑的技术运用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次课就不能把学习跑的知识作为重点,要想让学生跑的快也不是一堂课教学就能完成的,所以把掌握学练的方法作为终身体育教育的手段视为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加大步幅基础上增加步频影响跑速的因素有步幅和步频,要想提高跑的速度必须加大步幅、加快步频。在一堂课上就想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跑速提高很大是非常难的,因此本次课的难点是提高跑速,即在加大步幅基础上增加步频。四、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学生尝试、体验、探究、练习、巩固,了解步频、步幅与跑速的关系,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在练习中体会参与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通过游戏—换位扶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两套不同的练习方案,学生自主尝试体验,知道影响跑速的因素是步频和步幅;通过游戏追逐跑,进一步巩固练习,提高跑速。教学中,运用调整木棍间的距离来发展学生的步频和步幅,采取游戏、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