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记白居易•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太白”。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写作背景•本篇选自《白居易集》。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所以他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字词库•余杭郡•狎:•辄•盥•殚•矧整体感知•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细节探究•1、文中“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句的表达作用?•表现冷泉亭基址选得好,利于观览景物。•2、文中“潺湲洁澈,粹冷柔滑”句写出了冷泉的特征,要感受这些特征必须调动哪几种感觉器官(顺次写出)?•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细节探究•用自己的话写出“春之日”置身其境的感觉。•草木茂盛,空气清新,吸呼其间,使人心旷神怡。文章主旨•本文篇末显志,试联系“述而不作”一语,简要阐述作者之志。•实行“无为而治”,使大家安享太平。文章小结•本篇是由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所写,文字清新脱俗,语言生动形象,将冷泉亭及其周围的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令人流连往返.布置作业•课下用自己的话改写文章,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