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造桥》教学设计(引读感悟)教学目标:1.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京、秦、踏”等11个生字,会写“桥、诉”等12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认真真地写一个汉字。(师生共同书写“志”字。教师板书。)“志”是什么部首?“志”在字典中有一种解释:“就是要有所作为的决心”。谁能试着根据这个意思用“志”字组个词?(“志”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个汉字,这里作为一个重点来训练,是从理解文本的角度出发。“志”所承载的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嚼透了“志”的含义,才能领悟作者立志造桥的决心。)二、读题质疑。1.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题目就是“立志造桥”。2.指导学生读课题: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作者立志造桥的决心吗?3.读了课文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4.教师及时将学生的疑问梳理并板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者从审题入手,提出问题,对阅读过程的展开与深入有重要作用。这里着力培养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和缘题质疑的能力。)三、初读课文。过渡:通过读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语文书轻轻地打开翻到64页。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同桌,还可以问老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发现共性问题,集体纠正。2.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哪个句子读得不顺畅,可以用反复练习的办法1/6来解决。(教材中的长句子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教师可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停顿,把句子读通顺。)3.赛读,3分钟赛前热身活动为朗读比赛做准备。给学生建议:可以先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再重点练习读得不太流利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指导阅读有困难的学生。4.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引导学生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并尝试读出自己的感悟,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四、细读课文。过渡:读书之前的这些疑问,谁知道答案了?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好的同学,教师予以激励性评价。1.课文1~3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原因,请同学们边读边用笔画一画有关茅以升立志造桥的语句。2.学生自由读书,勾画句子。(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不仅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还结合课前质疑,找到了一些问题的答案。教师结合学生对疑问的解答,提出再次读书的要求。哪些句子描写了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原因,用笔画出来,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再度被激起,并使阅读逼近了文章的重点语段。)3.自由汇报,集体交流。(1)重点理解句子1:小伙伴们告诉他:“因为看热闹的人太多了,把秦淮河上的一座桥都压塌了,好多人都掉进了河里。”预测: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原因,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汇报引导:这是小伙伴们事后告诉茅以升的。如果就在端午节当天,就在桥刚塌的时候,这些去看热闹的小伙伴会怎样告诉不知道消息的人。(学生结合当时情境想象)现在,小伙伴们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茅以升,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难过、伤心……)在读书的时候就要把小伙伴的心情和最想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句子。(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原因,是因为家乡的桥塌了,砸死、2/6淹死了不少人,是缘于他对家乡人的一份爱心。朗读就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而在朗读中体现出的情感来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2)理解句子2:他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①出示对比句子(删词并换标点)。他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