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向阳学校徐梅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3、感受中位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1.师:在一节体育课上,五年级(1)班举行掷沙包比赛,这是第3组7个同学的成绩。你认为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数来反映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呢?(生:可以用平均数来表示)。2、(出示课件)师:大家一致认同,可以用平均数来反映同学们的一般水平。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怎么计算,你能说出算式吗?(抽学生回答)师:那我们来看看计算结果(课件出示计算过程)(36.8+34.7+25.8+24.7+24.6+24.1+23.2)÷7=193.9÷7=27.7(m)3、师:同学们,请用这个平均数27.7m和所有同学的成绩比较一下,有几个同学的成绩达到平均数27.7m了?(生:2个)有几个同学没有达到呢?(生:5个)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达到平均数的水平。也就是说平均数比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怎么样呢?(生:平均数比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高)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平均数比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高。那是谁把平均数抬得这么高呢?(生:是前面两个同学的成绩)师:(课件)在这组数据中有两个同学的成绩比其他人高太多了,这就导致平均数与这组同学的一般水平误差比较大,这就是平均数的特点,它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所以用平均数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还合适吗?(生:不合适)师:那用什么数来表示更合适呢?凭你的直觉观察这些数据,你觉得这组同学掷沙包的距离大多数在几米左右呢?(学生大胆猜测,老师相机点拨)师:你为什么会选这个数呢?(生:因为7个同学当中,有5个同学的成绩都在xx数上下浮动)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距离在xx数左右,所以xx数可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那么大家觉得表格中的24.7m可以表示他们的一般水平吗?(课件圈出24.7)(生:可以,道理也是因为7个同学当中,有5个同学的成绩都在24.7m上下浮动)4、师:既然平均数已经无法帮助我们表示出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我们就找一位新朋友来表示,它的名字叫——中位数。(板书课题)我们刚才所选择的24.7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师:你觉得“中位数”里的“中位”二字可以怎么理解?生:就是中间位置(或位于中间)。师:你理解得很对,那“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的数”。这7个数,哪个数位于最中间?(生:24.7)(课件展示圈起的24.7)(课件展示)那老师现在把这组数据交换一下位置,这个位于中间的数还能表示这组同学的一般水平吗?(生:不能)师:那什么时候位于中间的那个数才是中位数,才能表示这组同学的一般水平呢?(生:他们的成绩按大小依次排列的时候)。6、师小结:你说得真好。(课件展示)当把这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之后,这7个数据中位于最中间的数24.7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7、师:如果在一组数据里面,有个别数据偏大,它会把平均数抬得怎么样?(生:抬得很高)如果个别数据偏小,它又会把平均数拉得怎么样?(生:拉得很低)师:也就是说,一组数据里面有个别数据偏大,或者个别数据偏小,平均数会受到影响吗?(生:会)师:而中位数是把这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之后,位于最中间的那个数,它并不是通过计算得到的,那它会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吗?(生:不会)师:平均数的缺点恰恰是中位数的优点。(课件出示)它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因此,如果一组数据里面有偏大或者偏小数时,用它来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请在书上第105页勾画一下中位数的优点。(板书: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的影响)让我一起来读一读中位数的优点吧。(二)教学例51、出示例5的主题图。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五年级(2)班的7名男生跳远的成绩。你能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吗?(生:能)要找中位数的话,我们要先做什么?(生:要先把这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