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究北碚区三圣中心校:宋正伦摘要:本文从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实践出发,以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为载体,系统阐述和分析了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的现状,并深度挖掘了产生这些现状的内外在原因。以此为基础,力图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恰当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同时结合农村小学科学课的实际情况,从家庭、学生、教师三个层面找到改变农村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现状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分组实验策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是此次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教材内容的组织,要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出发而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必要的时段,也需要组织适当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在课堂中,收集和获取证据是靠学生实验来完成,也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学生的分组实验的效率高低便成了制约科学教学活动质量的瓶颈。本文企图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农村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的课堂实践的考察中,一方面在农村学校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找到科学分组实验课中的不当处置与有待商榷的地方,对这种课型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另一方面,针对现状,挖掘出正确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以期对提升农村科学分组实验课的课堂效率有所帮助。一、农村科学分组实验课的现状分析通过平时科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来看,科学分组实验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而我们农村学校尤其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受儿童心理特征的制约从孩子在年龄特征上看,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的能力较弱,这些都不利于分组实验课的组织。这个年龄的孩子又有好奇且好动的特点,这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是一柄双刃剑,他们一旦得到实验材料,就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早已忘掉实验的步骤和要求,好动盲目而无序。(二)受农村家长落后教育理念的影响农村经济条件受限,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的投资意识不强,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差,使得课前的知识储备不够。普遍重视语、数、外等学科,忽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外语才是硬道理,其他的无所谓。这样就很难让家长自愿参与并协调学校的教育工作,从而想在其他学科上给予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和意识上的支持更无从谈起。(三)农村教师引领学生分组实验细化不够“小鸟展翅看大鸟,学生成长靠老师。”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课前没有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充分的预测,对学生分组实验的组织能力需要逐步提高,对实验的步骤和要求只做到展示,而不去加以具体细化。这一点在我们农村教师中体现得特别突出。(四)小组成员搭配随意,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分组实验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小组分工不明确,小组之间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在一得到实验器材后,十分兴奋,总是不按事前分工的那样去实验,记录现象也是各说各的,有的甚至游离于实验之外,根本就没有进入实验前分工好的角色,或角色意识不强,总是容易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有的甚至争抢器材,早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抛在九霄云外,整个课堂处于无序状态,分组实验的效率极低。(五)学生在分组实验中的兴趣表象化。课堂上,学生很容易被那些平常难以见到的器材吸引,把实验过程中寻找科学证据的宗旨抛之脑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对实验很感兴趣,而实质上,学生没有真正进入实验,对实验本身的兴趣不浓,实验感悟不深,实验记录模糊,自然在实验后交流起来有时也不知所云。总之,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兴趣不浓,课堂无序,效率不高,没有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亟待我们去探寻出一条操作性强,效率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