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发髻(jí)髡刑(kūn)羁绊(jī)悬崖勒马(lèi)B.弄权(nònɡ)弄堂(lònɡ)跪下(ɡuì)诡计多端(ɡuǐ)C.睥睨(bìnì)端倪(ní)濯濯(zhuó)擢发难数(zhuó)D.魂魄(pò)落魄(bó)停泊(pò)水泊梁山(pō)解析:A项,发髻jì;C项,睥睨pì;D项,停泊bó。答案:B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乎理发师,更是想象诡奇,出乎意表,妙不可言。B.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驰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C.倖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佩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D.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糊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解析:A项,乎—于;B项,驰—池;C项,倖—幸,分佩—分配;D项,糊—胡。答案:C3.下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2)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3)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A.至于虽然或者B.或者但然而C.以及但而D.和也许因为解析:根据各句语意判断句间关系。第(1)句应为并列关系,故排除A、B两项,第(2)句为转折关系,排除A、D两项,故选C。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1世纪的青年人,面对困难,要有为所欲为的勇气和胆量,去战胜它,消灭它。B.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食言而肥了。C.一批优秀工作者在“劳动节”这天受到表彰,一个个被请到台上去曝了光。D.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觉。解析:A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指做坏事。B项,食言而肥:形容为了自己占便宜而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C项,曝光。答案:D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希望没有乃至少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B.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C.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D.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解析:A项,语序不对,改为“希望少有、乃至没有”;B项,语序不对,改为“认真地选择、用心爱心专心1组织材料;D项,重复累赘,去掉“前后”。答案:C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B.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C.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D.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解析:A项,“人民日报”引号改为书名号;B项,“没门”后的叹号应放到引号内;C项,最后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答案:D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