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科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会影响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以“五环节小板块”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突出课堂教学时效性。第一、贯彻新理念,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习状态。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把书上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扩大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学习方式的改进,学习状态的改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第二、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是新教材当中大力提倡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切分成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知识群,分解难点,降低难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探讨,激发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第三、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认真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与学习成绩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进行学生学习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容量、强化训练。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等,这就导致了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第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习惯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因此,教学活动应“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知识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网络游戏、奥运会、世界杯、彩票、低碳等学生感兴趣、敏感的话题搬上了课堂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通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一些学生树立自信心。第五、及时回思,推广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后的反思习惯学习后的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习过程、方法、结果进行反省,使学生养成学习后反思的习惯,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反思的方面有三个:1、检验结果,主要是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无误,推理是不是正确无误,推理是否有据,解答是否详尽无遗漏。2、讨论解法,主要是改进解法或寻求其它不同的解法,分析解法的特征、关键和主要思想过程,总结规律,概括为一般的解法定势等。3、推广应用,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习惯成就未来,习惯成就人生。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五环节小板块”有效课堂教学为载体,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更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新课程标准》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