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网络培训交流研讨材料应将武术设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必修课花加拉嘎寄宿制学校孙彦春“寓政治思想与教育之中”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目标,但是前几年大力提倡应试教育已经忽视了德育的教学。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人的品德的教育。“未从习武先习德”“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等,在学习武术中,师傅是十分注重徒弟的品德的,对于品德不好的人是不接收教授武艺的,就是教授武艺后发现品德不好后就被逐出师门。在习武人之中,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情感,近代的有义和团还是大刀连,这些德育的教育功能是其他项目所没有的。有的家长说学习跆拳道后的孩子听话了,懂礼貌了,而学习武术的孩子会打架了,着是对我们武术的误解,这需要我们广大武术教练作好学生工作。“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是很多人挂在嘴边的口头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理会这句话的含义呢?不习武是不会体会到它的真实含义的。武术传承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是劳动人民思想文化的结晶,现在很多习武者把武术神化了,使得大部分人谈到武术就很向往。很多人喜欢武术,但是不愿意学习武术,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国武术门派太多,在《武林大会》上统计比较著名的拳种就有120多种,使学习武术的人不知所措。第二、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太枯燥,没有几年的工夫是没有多大长进的。习练太极拳没有十年以上的工夫是体验不到太极拳的奥妙的。第三、武术的段位制太专业了,普通学生很难达到,我习练武术多年,按段位制水平来说也就是在五段左右。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在这里我们就该很好的借鉴跆拳道的推广例子:我国现在的很多大中城市都有跆拳道馆,它们打出“学习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的牌子,吸收了很多孩子参加。我觉得原因有两个,第一、跆拳道很注意礼仪教育,他每次上课都需要鞠躬,尊敬对手、对手的教练以及裁判,我们武术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好。第二、跆拳道的段位制晋级简单,学习一两个月就有差别,这个也是我们武术所缺少的激励教育。但是在韩国跆拳道也是国粹,门派也是很多的,但是一致对外时都叫跆拳道。这些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武术教师和教练学习。武术可以节省学校的资源,俗语说“拳打卧牛之地”。只要有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作为课堂了。中国武术虽然拳种和门派繁多,技击手段和手法不同,但是技击原理是相通的。武术项目的选择上,我认为中小学应该以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为主,学生既体验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哲学、中医学、养生以及处事理论,又有功法训练和实战。既有单练也有对练,出现伤害事故情况也比较小。最好也能采用段位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目前,很多国家都看到中国武术的作用,在太级拳的习练上,日本和美国的热度倒比中国还要高。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不能丢,让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希望专家和武术同行们给予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