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白银市育才学校李明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对于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一、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多年来,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关系不平等,学生处于“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地位,学生的学习几乎全由教师灌输。教学缺乏双边交流,师生关系少有互动,它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在新课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权威角色,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的良好条件。那么,如何构建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教师不要把自己摆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对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上不能包办代替,不要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为给学生提供答案。课堂不应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应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师应由原来的知识被动的传授者,变成主动探究知识的引导者,研究者,充分发挥和尊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自主学习——发现疑问——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中互相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从内心深处感悟“我能行”,提升自我存在感的价值,逐步增长自尊感、自信感;与此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待这门课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其次,教师要创设交往的情景,让师生之间成为朋友。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让课堂更加生气盎然。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内化升华为学生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师生在相互交流,共享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气氛。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体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是外在的,自然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做为今后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强调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化,让师生在彼此交流中成长。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重视学法研究,构建具有思想政治特色的教学新观念。新课程、新教材、需要新观念、呼唤新观念。教材变化了,如果教师的观念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以往旧的教学观念人们总是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一方面,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全面培养。给人的印象是老师"一支笔、一张嘴"唱独角戏,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死记硬背,成了知识的容器。另一方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的讲解,只有教师的活动,导致为教而教,忽视学生学习实际,使学生的学习成了教的附属产品。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能力发展、身体健康等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主体精神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第三,重划一要求,轻因材施教。教学实在谈不上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