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摘要:文章通过文献查找发现,目前计算机病毒可以按照攻击对象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类。其中包括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网络型病毒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病毒也随着高新技术发展不断的进行裂化。文章选择网络型病毒作为研究的对象。网络型病毒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缺陷,从而破坏网络中的资源。因此网络病毒具有下列传播的优势。网络病毒的寄生对象由于处于互联网之中,因此对象的数量巨大。网络型病毒,在互联网中传播的速度较快。由于网络型病毒,危害的对象数量巨大,且内容互联网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因此对互联网而言,网络型病毒具有较大的危害。文章选择网络型病毒做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对网络型病毒为互联网带来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为预防网络型病毒提出了相关建议。在预防网络型病毒时,客户端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定时进行软件更新,防止网络型病毒攻击软件漏洞、及时备份客户端中的数据,防止网络型病毒攻击时造成的数据损失等方式来进行预防。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分类;网络型病毒;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防治众所周知,2003年1月25日国际互联网在全球各个范围都遭受到了黑客的攻击。25日当天网络服务器遭受到大量黑客攻击,从而出现了宕机现象。许多服务器服务商在25日当天由于网络病毒的攻击,致使其损失惨重。有关研究资料显示,25日当天全球至少由2.2万个系统同时遭受到黑客的网络型病毒攻击,其造成了互联网巨大的经济损失。25日当天攻击的病毒的攻击方式已经被相关专家查明公布。该病毒主要是利用了微软sqlserver2002版本的漏洞。sqlserver2002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1434端口缓冲区溢出的问题。黑客抓住了这个漏洞,专门针对1434端口制作了蠕虫病毒进行攻击。该病毒也被人称为蠕虫王。25日当天,互联网加速的巨大攻击,也时刻的提醒人们,互联网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且运行不稳定。别有用心的黑客会抓住互联网中的任何漏洞发起病毒攻击。1.影响网络安全的几个因素:在互联网中网络安全指的是网络中运行的硬件、软件,不会由于恶意、偶然的攻击导致硬件、软件数据的丢失和破坏。在网络安全的维护下,硬件和软件可以在互联网中正常运行。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两方面: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其中信息安全指的是硬件或软件在互联网中,信息存储、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其中系统安全指的是在操作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丢失、损坏等情况。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指的是在软件运行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人为失误导致数据的丢失和损坏,或者严重的造成服务器宕机。(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指的是不可抗拒因素,对服务器互联网的危害,例如火灾等。(3)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指的是互联网中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的漏洞对互联网中的网民进行攻击。(4)病毒。病毒攻击指的是黑客利用软硬件的漏洞,制作相应的病毒进行攻击。(5)软硬件bug。软硬件bug指的是软件和硬件,在开发测试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无法测试到所有的bug。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进步,软硬件的bug会不断涌现。由于软硬件自身存在bug,黑客会查找搜索这些会被人发现的bug,从而进行病毒攻击。在网络发展的早期,网络安全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网络安全早期几乎所有的威胁。有关研究资料显示,1994年网络安全威胁问题中有近80%的问题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网络设备和人员素质也在同步提升。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由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数量较少。随着高新技术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导致的原因主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以及软硬件bug。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由黑客、病毒、软硬件原因导致的bug占网络安全问题总数的80%以上。由此可知,目前人类想要改善网络安全威胁,则必须从黑客攻击、病毒和软硬件bug方面着手。2.网络型病毒的特点就病毒而言,病毒是由人利用编程语言编写的,对计算机或互联网有较大危害的代码或应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