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与《纲要》中都指出:“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种材料,来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根据《纲要》精神,伴随新教材改革,我们改变了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在尝试着利用大自然这个丰富的物质世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我们农村幼儿园现有的办园水平,结合利用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使用,使幼儿的学习效果和精神面貌都有良好的改观。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大自然是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质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天真好奇,他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因此,我们首先要带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然后把自然带进教室,研究自然,利用自然。一、通过多种途径,创设灵活的环境。1、家长协助收集资料。如在“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中,就是请家长把孩子的照片拿来,并在照片下记录孩子说的体现自己长大的话,比如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愿望等等。老师把这些照片上墙后,还请孩子们把自己说的话再讲给小朋友听,让环境与幼儿达到真正的互动。2、老师与幼儿收集资料,有些主题由于各种因素,家长很难或者没有收集,这就需要老师和幼儿自己来收集,如“美丽的鸟”,就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把图书或是其他地方找到的鸟的图片剪贴下来的。3、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在“各种各样的树”的主题中,幼儿在主题进行的过程,对各种树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感性的了解,我再采取绘画的形式让他们表现出来,让这个主题圆满结束的同时得到延伸。4、平行班资源共享。在进行“恐龙世界”的主题时,大三班已经结束了这个内容,我发现他们班的恐龙资料比较丰富,就借用过来,不仅主题墙上有,还有活动室玻璃窗上也贴上了大图片,让幼儿置身与一个真正的恐龙世界中。5、老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我爱祖国”的主题中,其中的材料就有中国地图,地球仪、各地风景资料(娃娃游天下),孩子在一些名胜地的留影等等。这就需要师幼一起来建构,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大家一起分头收集实物资料和信息,让活动开展的更有声有色。6、&nbs二、合理利用区角,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这一点我想结合我们班级的区角活动来讲。(因为区角活动我们班已经多次展示过,也介绍过,所以不详细说,只简单介绍一下科学角和自然角)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孩子对新鲜的,动态的事物十分感兴趣,环境也是如此。对有兴趣的事物,孩子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手摸,了解事物的特性。所以,我根据孩子的这个特征、按教育内容和季节特征不断变化区角的材料。比如,在开展“流动的水”的主题时,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硬币小水池”,在“认识纸”的主题前,我们先张贴了各种纸张,给幼儿一个初步的感性经验。在乡土教育“年糕”中,更是把各类年糕品种都放进了区角,并在窗户上贴上年糕节的相关资料。除了按教育内容在科学区大做文章以外,我们也重视自然角的建构,因为自然角是最具季节特征的地方。在十一月份,我们整个的月内容就是以秋天为大主题,然后分生出几个小主题:粮食、各种各样的树、种子的秘密等。有些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就来说说“种子的秘密”这个主题吧,我们知道,种子是比较难上墙的,我刚开始,设想用种子粘贴成几个洞穴,贴在墙上,到了冬天还可以在洞穴了贴上冬眠的小动物。可是这样一来不仅上墙的材料有限,而且不牢固。于是,那些种子就随意留在了自然角。然而却意外发现,幼儿对这些新赠的种子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而且自然角不像主题墙那么高,更方便幼儿观察。这个意外发现给我启示,不一定所有的主题都要上墙,有些角落环境的变化更具教育价值。于是,结合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将这些种子分门别类,注上标签。当然,秋季过后,我又结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