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说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意境悠远的短文。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奇特风俗的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7个生字词,正确读写“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文中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4、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启示。三、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大屏幕出示)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2、说学法:(大屏幕出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理念(一)课前预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不同专题“季羡林与德国”、“鲜花胜地——德国”、“德国的风情我知道”,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二)课堂行动——一咏三叹,滋养性灵。1、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导入好奇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上课伊始,我以游戏“欢乐大家猜”导入:依次出示三条有关季羡林的信息,请大家猜猜这是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入课题。接着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等等。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引起阅读期待,“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带着问题主动探究。因为“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2)初读课文,捕捉中心1首先,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汇报积累“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东莞”等词(大屏幕出示),再让学生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再读,并思考1980年,70岁的季羡林老先生再次踏入德国,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引导学生捕捉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2、分组学习,合作交流“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从中心句切入,抓住两个关键词“奇丽”和“奇特”,以“寻找奇丽——感悟奇特——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借助自学提示自主探究,研读品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小组的交流;然后自主发言,交流体会。3、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品读奇丽的街景,感受“美丽的境界”这一环节是为了落实教学重点而设置。教师引导学生就分组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点拨: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理解词语,积累佳句。我通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并抓住重点词语来积累佳句。如在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我结合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