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课题《木兰诗》执教者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重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3.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情分析让学生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并掌握一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合作探究法:对诗内容的翻译、人物形象的理解及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采用独学、群学、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小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激趣导入由同学们知道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故事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由各组小组长交叉检查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并把有质疑的问题提交,师生共同完成。三.熟读课文,读出神韵1.教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3.解决生字词。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把握情感。5.小组展示朗读,同学评价,教师点评。四.疏通诗意。1.精品细读,疏通文意具体要求:①独学。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将疑难的词句划出。②对学。对子相互交流指点(“你来问,我来答”翻译),将双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③群学。小组长组织小组,疏通文意。2.质难释疑,文意展示1).各小组提出质疑。2).按段分任务到小组,小组不同的形式展示翻译,其他小组补充。3)指导学生背诵五.小结六.作业:积累本文重点的词语第二课时一.由抽查背诵导入新课二.整体感悟: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2.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二.合作探究1.人物赏析: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先独学、群学后进行展示:(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2.听电影《花木兰》主题曲,主要体会壮观的场面。然后对比本课详略。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先独学、群学后进行展示: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3.品析语言:这首《木兰诗》能够流传至今,除了塑造了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之外,还在于它精美的语言,请用以下句式回答问题:我喜欢句话,因为。学生先独学、群学后进行展示:(1)第二段运用了夸张、顶真,写出了军情紧急。(要读的深沉,后两句转为坚定。)(2)第3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