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先生的葬礼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他的遗体被送到万国殡仪馆。22日下午出殡前,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沿途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旗手和战士告别。人群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专心致志地放声读书,要求:1、字字音准,句句通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1、给下面的字注音。wǎnhúlúnzǎogǎohuǎngshuāngxiángshìzhāngkésòu追悼逝世爱抚挽联枯瘦咳嗽呻吟慈祥殡仪馆恍然大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默读(跳读或选读),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2.在这些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为什么?1)、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2)、伯父和“我”谈《水浒传》。3)、伯父笑谈“碰壁”。4)、伯父救助黄包车车夫。5)、伯父关心女佣阿三。小组合作,读书释疑:你可以根据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分别给它们加一个小标题吗?1、深受爱戴2、谈水浒4、救车夫5、劝女佣3、说碰壁1、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那几件事?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读不懂时与同桌讨论。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地抽噎着。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很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鲁迅先生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的坚持用笔战斗,许多认识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着,爸爸拿蹑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