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进餐中教师可以给予的帮助和指导在幼儿用餐活动中更需要民主、宽松的良好环境和教师正确的培养。(一)美化餐室,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1.美化园所环境幼儿园就餐场所应整齐清洁,空气通畅,环境适宜,尽量设在安静地带,有条件的可加设隔音墙。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温设施,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桌椅高低适合身材。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⑥]2.播放优美音乐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应该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3.合理选择餐具碗筷应注意大小合适,并力求美观、清洁、耐用,过于陈旧的餐具要注意更新。(二)合理组织,用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1.餐前准备幼儿用餐前一段时间,我们要尽量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户外运动。适当的运动量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2.用餐前,老师可以简单的向孩子们介绍一下当餐的食谱,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采用诱导法,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些食物的营养在哪里。对于偏食的孩子,我们可以用亲切的口吻告诉他们:今天的这个菜很有营养。我相信每个小朋友都会想让自己的身体棒棒的。同时,可以运用行为语言,抚摸一下有偏食习惯的孩子,给他们一点肯定和鼓励。而在用餐时则不要对他们有过多地关注。3.用餐时适时指导用餐过程:要观察幼儿的食量,注意培养幼儿文明用餐的习惯;教师要交给幼儿正确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撒饭菜、不弄脏衣服,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为保证幼儿吃饭时间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用餐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人了,做了错事,教师一般等他吃晚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心情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更不能禁止吃饭作为体罚手段。针对不愿意用餐的孩子,应以情绪感染为主,尽量不去哄骗,也不许诺、不威胁。老师应该先倾听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并给予孩子的正确的解答:如果不吃菜,你会有饥饿的感觉,会在活动时没有力气等等。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要盛的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再添,只是在做出及时的表扬或奖励,给予幼儿补强的效果,使幼儿满意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4.给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很多幼儿被过度的保护起来,被关在一个下狭小的空间里。幼儿园教师工作十分辛苦,要到食堂去饭菜,整理桌子,给幼儿分饭菜,时刻关注幼儿吃了多少,是否需要添加等等。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全面的独立的摆脱成人的监护。[⑦]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幼儿有自我服务的欲望。让他们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用餐,如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教师往往重视保育,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教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了幼儿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5.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班级融洽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师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班级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有所发展。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用餐中,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节耐心想打,富于创造性联想。[⑧]宽松、开放的教养方式中,幼儿自由选择伙伴,畅所欲言,不时地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不仅有助于增进食欲,也有利于形成融洽的班级气氛。这可以使幼儿多方面受益。6.善于利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影响作用教师应时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整洁的环境和友爱有序的氛围。对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里,就可以使我们的用餐环境随时保持干净的状态,而老师的行为为也在无声中提醒才对。再有幼儿不小心掉下东西时,对于弄脏桌面的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和示范,应该这样做才对。再有幼儿不小心掉下东西时,他们也就能自觉主动的捡干净。(三)重视和加强家园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⑨]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