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惊起一滩鸥鹭。少女时期少女时期快乐生活快乐生活如梦令如梦令武陵春李清照词作背景:北宋败亡(1127年)后,李清照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丈夫赵明诚也不久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四处流亡。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一代才女一代才女李李清清照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她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和谐美满。靖康之难后,她与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在途中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词,描写自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时期背井离乡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现实意义。武陵春___【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愁具体表现在词中什么地方?这愁包含了什么之愁?愁愁!!生离死别的惆怅感,生离死别的惆怅感,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伤春惜春的生命短暂感伤春惜春的生命短暂感..心灰意冷个人不幸国家危难满腹忧愁排遣的凄楚心情愁重舟轻,不能承载化虚为实原因转折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交待季节特征交待季节特征————日晚日晚倦倦梳头。梳头。说明已是说明已是暮春暮春时节。时节。暗指: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此句是什么描写?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心灰意懒浓重的哀愁由景到人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物是人非事事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欲语泪先流。其抒情方式是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闻说闻说双溪春尚好,双溪春尚好,也拟也拟泛轻舟泛轻舟只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闻说”、“也拟”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