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整合课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很感谢学校能够给我创造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题研究的现状2﹑为什么要选择《钱是啥味道》作为研究课3﹑研究对象特征分析4﹑教学策略5﹑教学流程6﹑板书设计。第一:课题研究的现状。我研究的课题是《德育体验式校园及班级建设》,我是一名班主任,研究的范围自然聚焦在“德育体验式班集体”的建设上,研究的总目标是要让学生在班级建设中都成为一个快乐的体验者,都能够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意识,在体验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出一个和谐健康的班集体。研究时间为四年,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现在正处在第三个阶段的研究上,我第三个阶段研究的子课题是“诵读名篇佳作,构建文化心理”。研究的手段因阶段性的目标不同也在发生着变化,第三阶段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上“体验性阅读课”来实现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手段呢?初中班集体的建设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们学校现在的德育工作重点“养成教育”也正在于此。然而当我阅读完冯校长为我们征订的《初中班主任》一书后,我才明白原来一个班集体的健康与和谐是源于班主任还有学生有着怎样的一种心理文化。而体验性阅读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也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开始选取各类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的文章。又想到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我就开始尝试上各种文体的体验性阅读课。结果通过孩子们的品味、感知、明辨体验出来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孩子不再那么浮躁了,而且很明事理。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渐渐的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班级风气。可谓是“班有诗书风自顺”。就连家长会上,我也把我要传达给家长的信息通过名篇佳作传递出去。结果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长莫大的支持。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更趋于科学。第二:为什么要选择《钱是啥味道》作为研究课?进入初三下学期,孩子们的学习任务自然加重,家长也在竭尽全力的为孩子创造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包括零花钱的加多,结果我发现班级讲桌上多了很多无人认领的文具,孩子们桌角上的矿泉水也换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饮料。陪伴他们风雨兼程走过三年的我深深地意识到该提醒他们一些什么了。《钱是啥味道》叙述了赵小雨的妈妈到学校交学费,刚好那时李科长要出去存钱,发现交来的学费中有一张百元假币,就误以为是赵小雨的妈妈交的。正吵得不可开交时,赵小雨来了。“我”,作为赵小雨的班主任,亲眼目睹了赵小雨为了证明他妈妈的清白,在一堆大小不一的钱中竟用鼻子嗅出了他妈妈的钱。一个“嗅钱”的细节,写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体贴一句“不要让小雨来!不要让小雨来!”道出了一位母亲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影响儿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的无私的、伟大的爱;一句“我妈妈的钱是啥味道我能嗅得出来!”道出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无尽关心和体贴。想问一问学生们在伸手向父母要自己的零花钱时,有没有嗅一下,那上面就有妈妈的味道——爱的味道!使学生受到触动,从而合理的使用零花钱,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第三:研究对象特征分析1、原有基础:以前曾尝试过很多次的体验性阅读教学。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学生能从内容到写法到语言对文章进行鉴赏。另外,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下,学生自学、探究、合作的能力都非常强,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基础。2、现有困难: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这么多前辈面前讲这种课题研究整和课,对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挑战;从学生角度来思考,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与阅历都还很稚嫩。对于母爱的理解可能只局限在表面,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去理解母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