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关系浅析通常来说,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的发行增长,超过产品的增长。看通胀是否来临,直观来看就是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数据、二是百姓对生活用品的价格感受。后者更加直观。去年大家的感受要比往年强。比如蔬菜、鸡蛋、农产品以及苹果。因此,很多农民都出现了粮食棉花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预期,宁愿囤积待涨。货币供应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M0、M1、M2,其中:M0=流通中的现钞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个人储蓄存款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理论来源于货币需求理论公式:M×V=P×Y,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全社会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T表示某一时期进行交易的总额。根据古典学派理论,V取决于制度及收入周期,因而在一定时期内看成一个常数;同时,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交易量,即Y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这样,M与P成正比例关系,M增加,P也按比例上升,即价格水平的变动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从2010年开始CPI指数开始不断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扩大。2010年CPI同比上涨3.3%,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2.2%、2.9%、3.5%和4.7%。再比较一下2010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8.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0.9和11.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全年净投放现金6381亿元,同比多投放2354亿元。对比MO,M1和M2的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的实际货币发行量M0并不多,而是M1和M2在不断增长。单位:亿万元人民币项目货币和准货币(M2)货币(M1)流通中货币(M0)2010.1625609.29229588.9840758.582010.2636072.26224286.9542865.792010.3649947.46229397.9339080.582010.4656561.22233909.7639657.542010.5663351.37236497.8838652.972010.6673921.72240580.0038904.852010.7674051.48240664.0739543.162010.8687506.92244340.6439922.762010.9696471.50243821.9041854.412010.10699776.74253313.1741646.212010.11710339.03259420.3242252.162010.12725851.79266621.5444628.17现有的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基于一元货币体系而论的。也就是说,整个经济在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体系内,货币流通量由一个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力机关--具备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决定。货币流通量的收紧与放松是与这个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力机关的操作意图同向的。所以在一个独立的封闭经济体系里,一元货币体系下,用收紧银根应对通货膨胀是有效的。但是,现在几乎没有完全封闭独立的一元货币经济体系。当今世界的各个经济体系之间,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数量,已经不完全是一国之中央银行。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实际上都具备货币发行功能,随着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动,走牛或者走熊,可以创造出虚拟货币,或者消减真实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或者绑架了中央银行的一元货币发行权。以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所谓“流动性过剩”为例,实际上并非货币的流动性增强,而是货币总量增加而导致的流通货币数量增加。举个例子,央行发行了10元货币,国家银行把这十元贷给了A买家,A买家向A卖家买10元的货物,A卖家把10元钱存入银行。银行一共就有20元的存款,B买家再向银行贷款20元,向B卖家买了20元的货物。B卖家再把20元存入银行,这样国家银行就有了30元的存款额。银行才发行了10元,结果通过信贷,货币总量变成了30元。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我国的货币发行量过大了,甚至还计算出来超发了多少万亿。这是不符合国情的错误判断。通货膨胀从来都是政府政...